郑宽涛|虎虎生威 延绵不绝的江苏“虎文化”

郑宽涛|虎虎生威 延绵不绝的江苏“虎文化”
文章图片

周处除三害
郑宽涛|虎虎生威 延绵不绝的江苏“虎文化”
文章图片

苏州虎丘
郑宽涛|虎虎生威 延绵不绝的江苏“虎文化”
文章图片

南京“老虎头”
虎虎生威 , 虎跃龙腾 , 壬寅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 老虎是百兽之王 , 是勇猛精进、雄健威武的象征 。 千百年来 , 人们对于老虎怀着复杂而特殊的情感 , 既畏惧老虎 , 又崇拜老虎 , 期盼老虎给自己带来力量 , 为家人带来好运 。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 老虎不仅位列十二生肖 , 也深深渗透进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在江苏的历史上 , 老虎的威猛身影频频出现在地名、民俗、艺术、文物、文学等多个领域 , 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江苏“虎文化” 。
虎啸钟山 , 江南曾有“虎出没”
钟山是南京的“绿肺” , 生态环境优越 , 中型、小型野生动物出没的新闻常见诸报端 。 其实 , 历史上的钟山也曾有老虎这样的大型猛兽出没 。 明代初年的文坛领袖、大学士宋濂的散文名篇《游钟山记》就是“紫金山有虎”的生动证明 。
《游钟山记》中写道 , 一次 , 宋濂与刘伯温、夏允中等人同游钟山 , 在山中崇禧院歇息后 , 宋濂准备单独到山间游玩 , 夏允中提醒他 , 山中有老虎 , 最近还抓伤了采茶僧人的颧部 , 千万别一个人乱跑 。 宋濂不信山中有虎 , 执意独行 , 他独自“过黑龙潭 , 忽腥风逆鼻 , 群乌乱啼 , 忆夏君有虎语 , 心动 , 急趋过 。 似有逐后者 。 又棘针钩衣 , 咽唇焦甚……” , 看来老虎就在附近 , 还在追逐宋濂 。 这位大文人吓得连忙跑到附近的七佛庵 , 才算脱险 。 庵中僧人出来迎接宋濂 , 只见他脸上有疤痕 。 宋濂连忙询问 , 才知道此人就是前几天采茶时被虎所伤的僧人 。
苏南丘陵地带 , 山虽不算高 , 但冈阜延绵 , 草木丛生 , 溪水长流 , 曾经也是老虎活动的“地盘” 。 著名的“周处除三害”故事发生在宜兴(阳羡) 。 西晋周处(宜兴人)年轻时为害乡里 , 人们将他与长桥蛟龙、南山猛虎合称为“三害” 。 后来 , 周处幡然醒悟 , 痛改前非 , 下水搏蛟 , 入山杀虎 , 自己拜师学文练武 , 亲手除掉“三害” , 终成为国尽忠的一代名将 。
在无锡、苏州等地的明清地方志中 , 老虎出没、老虎伤人的记载并不少见 。 例如 , 清代无锡《开化乡志》载 , 康熙年间 , 当地不断发生老虎咬伤乡民的事件 , 当地猎人组织起来 , 围捕老虎 , 为民除害 。 有意思的是 , 即便在扬州这样山地并不算多的地区 , 也有老虎出没的记录 。 早在南宋时期 , 就“有虎出扬州市 , 毛微黑”(《宋史·五行志》) , 最晚到清代康熙五十四年(1715) , 还有一只老虎溜达到仪征东门外 , 被守备(武官名)张宏久击杀(道光《重修仪征县志》) 。
历史上 , 江苏各地也出现了不少“打虎英雄” , 在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 。 南京文史研究者郑宽涛告诉采访人员 , 明代嘉靖年间 , 南京就出现过一位好汉陈忠 , 只身在钟山打死两只老虎 。 由于武艺高强 , 陈忠后参军抗倭 , 屡立战功 。
在无锡 , 史料中记载了清代朱伯卿、少年沈二等打虎勇士的名字 。 一直到1965年 , 宜兴的一名民兵姚洪根还打死过一只老虎 , 受到了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的接见 。 必须指出的是 , 目前野生老虎都已是保护级野生动物 , “猎虎”“打虎”已成为旧事 , 尘封于史料和方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