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瑾|坚持助学20年,“第一声问候”为孩子点亮一盏盏“逐梦灯”

寒假伊始,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五年级男孩小晓(化名)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除了校长吴蓉瑾,还有其他爱心人士。他们给小晓带来了大礼包和新春祝福,小晓则用娴熟的手语告诉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说了些什么。
【 吴蓉瑾|坚持助学20年,“第一声问候”为孩子点亮一盏盏“逐梦灯”】为小晓送上新春祝福的,是2022年“第一声问候”黄浦区青少年帮困助学20周年特别行动。
吴蓉瑾|坚持助学20年,“第一声问候”为孩子点亮一盏盏“逐梦灯”
文章插图
小喆拿到了新年大礼包
自2021年12月24日“第一声问候”20周年专属H5平台在“黄浦新青年”上线以来,吸引了超过46家爱心企业、4家社会组织、100余名青联委员、4000余人次捐款捐物,募集社会资金23万余元。在200多名爱心人士报名成为常态化结对孩子们的“青春问候人”。
寒假伊始,黄浦区的团员青年、居委会代表、青少年社工、青联委员、企业家代表组织的20支问候队伍,带着光明乳业、上好佳、来伊份、豫园股份、乐高(上海)等企业为小朋友们提供的专属大礼包,陆续为黄浦299名困境青少年送上新春的第一声问候。

“我能深切感受到孩子外露的积极向上中,夹杂着丝丝失落,他渴望被关注、被鼓励、被认可,更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黄浦区青联委员杨莎的一番话,道出了“青春问候人”们的共同心声。

吴蓉瑾|坚持助学20年,“第一声问候”为孩子点亮一盏盏“逐梦灯”
文章插图
威威的心愿是考上一所心仪的高中
孩子们经历的磨难和他们的自立自强,让大家满是心疼——13岁男孩威威(化名)今年初二,小时候因为患病切除了一个肾脏。威威特别热爱并擅长理科,时常为了攻克一道数学难题学习到深夜。妈妈为了照顾他放弃了工作,全家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爸爸身上。威威的心愿是好好努力,考上一所心仪的高中。“我将来想做一名医生,希望能治好爸爸和奶奶的病。”
8岁男孩小喆(化名)和爷爷奶奶、父母一同居住在并不宽敞的房子里。小喆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是一名小荧星主持人。爸爸和奶奶都身患尿毒症,尽管身体不好,但爸爸仍坚持辅导小喆的功课,并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带小喆参加公益活动。如今的小喆已长成一名积极向上且聪明懂事的好少年,利用课余时间,他还在普益居委担任小小党史宣讲员。
小晓的父辈和祖辈都是聋哑人。父母在上海市第四聋校就读时,被月老牵起了红线。幸运的是,小晓是个健康的孩子。由于从小生活在一个无声的家庭,他语言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刚入小学时,小晓不愿意主动和人打招呼,老师们耐心地帮他读题目,让他学着说,用各种方式“逼”着这个安静的男孩渐渐学会了沟通。“他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妈妈很喜欢笑,漂亮。爸爸带他一起去运动,金牌……”在小晓手语翻译的同时,为了让小晓父母“听”得更清楚,吴蓉瑾在纸上写下了一行行关键词。“非常感谢领导们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希望儿子能记在心里,回报社会!”小晓父母通过“笔谈”回应。
吴蓉瑾|坚持助学20年,“第一声问候”为孩子点亮一盏盏“逐梦灯”
文章插图
吴蓉瑾和小晓父母“笔谈”
黄浦区青联委员赵力走访的是一名在北京东路小学就读的小男孩。巧的是,这也是他自己的母校。“和孩子交流之后,我感觉到孩子很渴望有我们的关爱,他需要的不都是物质,更多是渴望陪伴。”赵力说,希望定期参与陪伴计划,不仅是传达一份力所能及的关爱,更希望困境中的孩子能看到改变命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