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李燕飞:生活不易,期望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 青年说|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李燕飞:生活不易,期望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绝大多数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真实写照。过去的2021年里,采访人员从沂南走到郓城,再从沾化奔赴沂源蹲点,见证了很多有情怀的教育者扎根农村,他们正努力用微光弥补差距,帮助农村孩子更好的成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春节团聚的理想状态。而在山东多地的小规模乡村学校,数不尽的乡村校长和老师正奔波在通往半山腰、偏远农村的学生家里,他们想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走到孩子家里,走进孩子心里。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栏目将陆续推出“乡村校长/教师的寒假日记”,聚焦乡村教师家访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力量。
以下是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浦江路小学教育集团下庄校区教师李燕飞的寒假日记: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每年的寒暑假,作为老师的我们都会为这条纽带“锦上添花”。
新年后的家访,对我来说与以前的每一次家访都不同。因为在支教岛团队的带领下,腊月二十七这天我参加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考试并顺利通关。在考前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处理家庭问题方法、策略……正可谓“胸有笔墨虚弱骨,腹有诗书气自华”。带着“满腹经纶”的我开启了新年后的第一次家访。
因为疫情,阻断了很多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手机联系。2月9日下午,刚想带孩子去学习艺术课。小X同学(化名)的奶奶给我来电话了,在电话里能听出为了孩子上不上阅读课辅导而拿不定主意的急躁和不安。
“阿姨,不急的,咱们慢慢说。”我安慰道。
从接手这个班级开始,我就知道,小X是班里学习很不错的孩子,他懂事,认真,听话。可是有时不自信,有时会心情低落到谷底,无精打采,给人一种压抑无处释放的感觉。原因是他在襁褓之中爸妈就离婚了,妈妈离开家走了,爸爸外出工作,回来探望的日子很少。是奶奶边工作赚钱持家,边照顾他,就这样不分昼夜一点点把他拉扯大,同时对他也寄予了全部的希望。
幼儿时,他会渴望妈妈的怀抱,会渴望爸爸脊背,可是这些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有时想念了,委屈了会大哭大闹一场,奶奶也会跟着泪如雨下。渐渐的长大了,学会了压抑,学会了坚强,看着他着实让人心疼。
青年说|乡村教师的寒假日记|李燕飞:生活不易,期望我们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章插图
值得欣慰的是,奶奶的教育方式一直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可她毕竟是快六十岁的人了,很多时候会出现拿不定主意?遇到问题会不知所措急得哭……
为了让小X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新学期开学,同时给他的内心找一个释放压抑的突破口,我决定去他家走访。10号下午在征得小X奶奶同意的前提下,我约田老师(语文老师)一起来到小X家。进门的那一瞬间,孩子看到我们时眼睛亮闪闪的,脸上掩饰不住兴奋,我们能找他玩,他是顶高兴的。
作为他的班主任老师,在学生们面前更多的时候是“严肃认真”。今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老师,像孩童一样俏皮的老师,跟他抢水果,和他石头剪刀布,弹个“脑瓜嘣”……他很放松,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八九岁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玩过之后,我们聊了聊学习,作业,谈了谈过年的感受,话题愉快轻松,这一刻,我想我是最好的倾听者,我在倾听一个孩子勇敢帅气的内心表达。这一刻,我们不仅仅是师生,更多的是朋友,抱着我的那一刻,可能他会在内心把我想象成“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