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同心战疫的“洋面孔”!她说100多年前祖父母曾在苏州志愿服务

现代快报讯日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开展了第四轮区域核酸检测。园区里住着不少外籍人士,国际化程度高,因此对于志愿者的语言有一定的要求。除了社区招募的外语志愿者,不少外籍志愿者也纷纷加入参与志愿服务,同心战“疫”。
志愿者|同心战疫的“洋面孔”!她说100多年前祖父母曾在苏州志愿服务
文章插图
施爱伦从美国来到苏州已经有10个年头了,她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商学院的一名教授。说起走到战“疫”一线参与这次志愿服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施爱伦本身就热衷公益,她还讲述一段有爱的往事。
据施爱伦介绍,100年前,她的祖父母出于服务社会的初衷,从美国来苏州,她的祖母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做护士长,祖父在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前身)工作。针对医疗领域和教育领域,两人在苏州志愿服务了五年,也在这个过程中相识相知相爱。施爱伦说,如今她选择志愿服务,也是因为这种精神的传承。祖父母身上的那种服务精神推动着她。
采访人员了解到,施爱伦服务的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街道西湖社区青湖丽苑小区里,有三分之一都是外籍人士。国际化程度高,对于志愿者的语言有一定的要求。为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核酸采样,苏州工业园区融荟文化交流中心的王君和施爱伦,还有来自美国的丁唐三名志愿者,与社区招募的外语志愿者等在核酸检测现场提供服务,通力协作防控疫情。
王君告诉采访人员,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她们平时和社区关系也比较紧密,经常会主动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中。“这次疫情来袭,我们在群里问有没有人要去做志愿者,陆陆续续有十几名外籍人士主动联系了我们。我们现在也组建了一个外籍人士志愿者小群,去协助定点对接的社区。”
志愿者|同心战疫的“洋面孔”!她说100多年前祖父母曾在苏州志愿服务
文章插图
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城邦社区的核酸一号采样点,也活跃着两名“洋面孔”。他们是来自美国的杰夫和苏贝妮夫妇,在城邦社区定居多年,一直热心于社区的志愿活动。2月16日凌晨,收到第二次核酸检测的短信通知,他们就来到了居委会报名志愿服务。
他们耐心地向其他志愿者请教如何查看居民的实时健康码,对于黄码和绿码居民的不同处理方式他们还细心做了笔记,杰夫用一个大大的红色感叹号在笔记本上标注了黄码。很快他们就能够熟练地检查健康码并正确分流居民。期间采样点出现了不少外籍居民,苏贝妮夫妇热心上前引导,讲解注意事项。
志愿者|同心战疫的“洋面孔”!她说100多年前祖父母曾在苏州志愿服务
文章插图
“我们觉得苏州现在是我们的家,这边的人都是邻居,也是像家人一样,所以我们如果有机会帮他们,我们也会很开心!”苏贝妮的中文已经说的很流利,她说,“其实我们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小!”
现代快报+采访人员 是钟寅 何洁 高达 徐苏宁 刘畅
(街道供图)
【 志愿者|同心战疫的“洋面孔”!她说100多年前祖父母曾在苏州志愿服务】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