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丨KY测评实验室

作者 / KY测评部
测试 / KY测评部
编辑 / KY主创们
大家好 , 我是KY测评部的果果 。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个测试:【讨好型人格自救手册】 。
前几天后台收到一条消息 , 留言者诉苦道:“我是个讨好型人格 , 很难拒绝别人 。 每次想要说‘不’ , 都说不出来 。 我知道这样不好 , 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 如果真的迫不得已、成功地拒绝了他人的请求 , 还会生出一种内疚和负罪感……能教教我怎么改变自己吗?”
我当时惊讶于ta这番话 , 但同时又意识到 , 可能有很多人和ta一样 ,被迫将自己活成了一个“老好人” 。 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 又应该如何去改变?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
01.
什么是讨好者?
心理学上 , Braiker(2002)将“总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 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高兴”的个体称之为讨好者(people-pleaser) 。 讨好者总是在不自觉地取悦着其他人 , 别人的事情似乎永远是最紧急、最重要的 。
心理学家Jay Earley认为 , 讨好是一种人格模式 , 这意味着 , 一个讨好者可能会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讨好他人 , 但也有可能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会去讨好 , 就像身体里有一个“讨好模式”的开关 , 会被某些人和事触发 。 比如 , 你可能会为了完成同事拜托的事情而晚睡几个小时 , 即便这完全不是你份内的事;但在爱情中 , 你可能不会迁就另一半的各种要求 。
02.
为什么我们不能总当一个讨好者?
虽然看起来 , 喜欢帮助别人、性格温和 , 被当做好人似乎不像什么坏事 。 但实际上 , 过度讨好在很多方面都会对一个人造成不良的影响:
a. 自我消耗增加 , 限制自我成长 。
讨好者的生活几乎都被他人占据 。 他们不得不压缩自己的个人时间 , 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自己手头的事情、不得不为他人的事情奔忙 , 身心俱疲 。 同时 , 讨好者的行为是基于对别人感受的揣测做出的 , 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求 , 所以不能体会到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 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
b. 人际关系更加脆弱 , 社会存在感薄弱 。
讨好者的人际关系是靠着一味的迁就和取悦建立起来 , 一旦面临冲突或是取悦的戛然而止 , 人际关系就会不堪一击 。 此外 , 由于从不抱怨或争论 , 很少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 个体往往受到他人的无意识地忽略与无视 。
03.
为什么要了解自身的讨好程度?
实际上 , 大多数讨好者已经习惯了去讨好他人、迎合他人 , 他们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讨好行为会有什么问题 。 即使有些人些微察觉到了自身存在这样的问题 , 也会因为讨好行为的反馈机制(如获得认可、避免冲突)而迷失在别人的夸赞与认同中 , 很难有效地改变自我 。
因此 , 想要真正做出改变 , 需要深入地了解自己讨好的模式和作用机制 , 探寻自身讨好的原因 , 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 于是 , 我们参照Braiker(2002)的理论研发了【讨好型人格自救手册】 , 希望能够为你:
1. 全面评估讨好程度与心理行为特点
你会获得关于自身讨好程度的整体评估 , 并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入手 , 深入了解自己在 自我概念模糊性、情感抑制、自动模式等九个维度的表现 。 这个部分能够发掘出你的一些最隐微、最不易察觉的个人细节 , 从而全面描绘出你的讨好者形象 。
人际关系|为什么我们总是成全别人,委屈自己?丨KY测评实验室
文章图片

2. 解析自身讨好行为的背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