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太监在南书房廊下做酱竟还悠然自得( 二 )


这个地方 , 就选了南书房 。不幸的是 , 做酱是要发酵的 , 而且发酵要发到一定程度酱才做好 。所以酱缸 , 是有味道的 , 那味道比旧式的中国厕所强点 , 但有限 。冬天还好 , 夏天坐在南书房里 , 就像是坐在了茅厕门口 , 妙味无穷 。洋人被熏得不行 , 就向总理衙门以及后来的外务部抗议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 , 涉外官员不断地跟军机大臣商议 , 是不是挪动一下酱缸 , 换个地方 , 可就是没有结果 , 因为没人敢得罪太监 。光绪初年 , 西太后身边的太监 , 外出给太后的妹子送礼 , 没有腰牌 , 护军出来拦了一拦 , 而得罪了太监 , 差点丢了脑袋的事 , 大家都记忆犹新 。
网络配图
当年的事 , 如果没有一个张之洞 , 特别会说话 , 上书给护军说项 , 护军的脑袋肯定保不住(最后给发配了) 。那还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 , 此事关系太监的口袋 , 可是非同小可 , 挡人财路 , 等于灭人家口 , 谁肯或者敢得罪这个人呢?话说回来 , 反正使节见皇帝 , 本是洋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 动了刀兵争来的“权利” , 断不可能因为鼻子不受用 , 就不见了 。所以 , 洋人抗议归抗议 , 酱缸散味归散味 , 跟洋人打交道的官员 , 尽管拖 , 搪塞 , 踢皮球 。一直到清朝灭亡 , 太监的酱缸都安然无恙 。
当然 , 中国在外国人眼里的印象 , 可能会因此而很不好 。但是 , 我们的官员有补偿的办法 , 每次觐见 , 都给洋人准备果酒 , 借以弥补洋人的味熏之苦 。他们不知道 , 这样一来 , 中国反而更让人家看不起了 。连个酱缸都革不掉的国家 , 还能有什么出息呢?他们不知道 , 在中国 , 别的好说 , 凡是涉及酱缸这种事情 , 多半是革不掉的 。
【晚清太监在南书房廊下做酱竟还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