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地理环境如何百慕大三角为何出现这些东西

百慕大三角位于大西洋西侧百慕大群岛、佛罗里达海峡和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的波多黎各岛之间 。大部分位于北纬20°~30°之间,属于北热带 。这里全年主要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东北信风 。夏秋多热带飓风,狂风怒吼,常形成10多米高的水墙,还经常可以遇到海龙卷,它能把海水吸到几千米的高空,给航行罩上了可怕的阴影 。
而且,百慕大三角正处在南、北美之间地壳断裂带的北缘,火山和地震活动非常强烈,海底地形十分复杂 。百慕大三角的下面,大部分是深达6000米以下的北亚美利加海盆;北部是突起于四周深海盆的百慕大海台,西和西南侧是靠近大陆和群岛的广阔的大陆架,南端是深达9215米的波多黎各海沟 。
此外,百慕大三角附近既有明显突出的半岛如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又有被半岛围起来的较封闭的海湾墨西哥湾,还有众多的岛屿和海峡:巴哈马群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等1200多个岛屿 。这些岛屿面向浩瀚的大西洋,屏障着加勒比海,大大增加了洋流的复杂性 。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大部转向西北,从百慕大三角海区穿过 。另外,从墨西哥湾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的佛罗里达洋流,非常强大,宽度扩及整个海峡,达150公里,洋流深800米,每昼夜流速为130~150公里 。如此“浩浩荡荡的大军”也从百慕大三角海区通过 。百慕大三角海区洋流复杂,势强流急,遇难的飞机、船只即使不沉入洋底,也会被强大的洋流冲得无影无踪 。百慕大三角海域又是马尾藻海的一部分,海面布满了以马尾藻为主的褐色藻类,不利航行 。
关于百慕大三角的具体位置,不同作家有不同说法,且百慕大三角的面积也随不同的作品而变化 。
研究探索
物种考察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来自14个国家的28位海洋学专家于2006年4月份在百慕大三角海域进行了为期20天的考察,将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里深处的浮游生物“一网打尽” 。在捕获的数千种生物中,科学家已经对500种进行了分门别类,并对其中220多种的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至少有20种浮游生物是第一次发现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了120余种鱼类,其中有几种也是百慕大的“特产” 。
这次考察是全球性的“海洋生命大普查”项目的一部分 。负责考察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地理研究所的彼得·维贝博士表示:“我们正在绘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图,就像天文学家绘制太空星图一样 。”世界目前有7000种已知的浮游生物,到2010年数目可能翻番 。科学家希望能将所有的浮游生物登记在册,揭示它们在地球气候和海洋食物链中扮演的角色 。
根据粗略估计,每1万磅浮游植物能养活1000磅小浮游动物,后者又能为100磅大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而它们又能喂饱10磅小鱼 。最后这10磅小鱼将成为1磅大鱼的盘中餐 。浮游生物不仅是海洋鱼类最根本的食物来源,而且对净化大气功不可没 。海洋能吸收空气中的碳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浮游生物的活动 。
异常地磁带
百慕大三角的奇怪之处,在于海洋和大气层 。此处的海洋和大气层发出的波段与其他海洋区域不同 。因此,很多船只和飞机在此消失 。卫星记录的数据显示,在南大西洋存在地磁异常带,这里只存在地球内部辐射 。这条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
地球辐射带有两个外部辐射和内部辐射 。他们到达地磁层积累高能粒子,从而防止他们侵入地球,内层带主要有质子组成,而外层带充满了电子 。内外层带的形状都像甜甜圈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范在分析来自卫星“探险者一号”的数据后发现了内层带 。因此百慕大三角辐射带被命名为范艾伦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