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虫养殖技术?( 二 )


水蛭怎样养殖?
地形的选择应以背风向阳、环境优良为好,延长水蛭的生长期,冬季可防风抗寒,使水蛭能安全越冬 。同时优美的环境,夏季既可以防暑,又可以增加动植物的活体数量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 。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 。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扩展资料:喂养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 。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 。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 。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
宽体金线蛭的养殖技术?
牛蚂蟥学名宽体金线蛭,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主要用于提取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作用的天然水蛭素 。宽体金线蛭体长大,扁平,略成纺锤形 。成蛭体长6-13厘米,宽1.3-2厘米,大的体宽可达3.5厘米 。背面通常为暗绿色,具5条由黄色和黑色两种斑纹相间形成的纵纹 。侧面下端各有一条黄色纵带 。腹部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 。人工养殖水蛭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可以利用废弃的池塘或庭院养殖 。现将宽体金线蛭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池 。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处建池 。一般池底宽3-5米,池口宽6-8米,池长50米以上,可依地势而定 。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以便水蛭打洞产卵茧 。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10-20厘米 。池子设进、排水口 。池底可放些树枝,供水蛭栖息 。一般要设1年生幼蛭池,2年生幼蛭池,3年生种蛭池,4年生种蛭池 。池边要留草,池中种植水草,作为螺蚌的食物 。每隔2米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摞至平台,一组两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 。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约13目)的白色尼龙纱网 。池中适当投入腐熟的畜禽粪肥,一般每亩水面投入200公斤,中后期酌情投施,原则是少量多次 。
二、蛭种投放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动即迅速缩为一团的3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体重18-20克,每亩放种蛭30公斤 。一般繁殖两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 。种蛭投放前用8-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气温10-15℃时浸20-30分钟,气温16-20℃时浸15-20分钟 。池水用优氯净或强氯精消毒,3天后放入种蛭 。种蛭宜在4月上中旬投放 。三、饲料投喂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 。田螺第一次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养殖中期和后期每亩各投入200-300公斤;河蚌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公斤 。四、水质调节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 。7-8月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 。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五、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宽体金线蛭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茧的成蛭,以免出现空卵茧 。孵化期间,尽量避免在养蛭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 。平台要保持湿润,可覆盖1层水草 。下雨时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浸过平台 。幼蛭孵出3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