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二 )


1.滩涂条件根据青蛤、泥螺的生态习性 , 养殖场地应选择在沙泥底质、潮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清新富含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较丰富的潮间带滩涂 , 以**带中下区到中潮带为好 , 尤以咸淡水交汇处滩涂更佳 。2.滩面整理一是整理滩面 , 清除养殖区内的敌害性螺类、蟹类等 。二是在滩涂养殖区域周围设置围栏 , 栏高50厘米 , 网目1.8~2.0厘米 , 以防敌害、防践踏、防逃、防偷 。3.苗种放养青蛤苗种选择本地区中间培育的 , 规格700—800粒/千克 , 个体整齐 , 体表光泽 , 无损伤 。播苗密度40千克/亩(2.8万一3.2万粒/亩) , 运输放养以阴天为宜 , 确保潜沙率达85%以上 。泥螺苗种选择本海区的当年产天然苗种 , 规格以每千克3000粒右为宜 , 放养密度通常为每平方米80粒左右;播苗方法用小脸盘盛少量苗种 , 加入少量海水 , 用手轻轻地均匀撒播于养殖滩涂上 。水产养殖需要的技术有哪些 以及具体实例4.养殖管理青蛤、泥螺养成期间管理工作主要防灾、防害、防逃、防偷等 。在养成期间应有专人看管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台风季节要及时疏散上堆的苗种 , 以减少损失 ,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抽样测定每半月随机取样进行生物学测定一次 , 根据生长状况与成活率情况采取分苗或补苗等相应技术措施 。6.采收青蛤壳长达到3.5厘米就可收获 。一般采捕旺季是在春、秋两季 , 尤以秋季为宜 。泥螺的养殖周期较短 , 一般放苗后经3个月养殖即可达到每千克250粒左右的商品规格 。收获方法以人工收获为主 。
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水产养殖调水养水技术?

文章插图
定期加注新水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 , 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 , 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 , 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 , 水质变化更快 , 因此定期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的也是最经济适用的方法之一 。一般每7天-10天加注新水一次 , 每次加水15厘米-20厘米 。
在池水恶化比较严重时 , 宜采用换水措施 , 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以养鲢、鳙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 , 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 , 透明度为20-30厘米;以养草、鲤养殖动物为主的池塘 , 水色较鲢、鳙养殖动物池塘水色淡些 , 每7-10天左右应加注新水一次 , 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厘米 。夏季时养殖动物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02定期搅动底泥
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 , 间接控制水质变化 。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 , 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 , 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 , 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 。03用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塘应配备专门的增氧机 , 其中以叶轮式最好 , 开机增氧可使水体对流 , 增加水中溶氧和散发有毒气体 , 注意在晴天中午开 , 阴天要在清晨开 , 阴雨连绵天气应在半夜开 , 每次开机时间为1-4小时 。一般可在晴天的中午1-3时开机增氧 。04适当追肥
适当施肥可以使浮游植物保持适当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 , 供养殖动物食用 , 同时浮游植物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氮磷等元素 , 形成物质循环 , 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 , 从而改良水质 。05使用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