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在清朝被别人上折子参一下会很严重吗?

在清朝,上折子参人,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弹劾的手段。至于这个折子上去之后,是什么效果,那得看参人的人是什么人,被参的又是什么人,参的什么事?最终还得看皇上的态度。
明清两季,上折子参人最多的,那必然是御史言官。因为“风闻言事”,他们干的就是这个活。不参人,留着他们那就是白吃饭。
但“风闻言事”,绝大多数的折子其实没有杀伤力。弹劾只是敲打的一个手段而已。如果每个参人的折子必然有惩罚结果,那也就乱了。
但是怕就怕那种匿名折子,说的事有根有据,一下子就抓住被参的人的要害,扎了皇帝心的折子,后果很严重。
比如《康熙王朝》里,在明索党争的关键时刻,康熙收到了两个匿名折子。
一个是说皇长子胤禔曾经被噶尔丹俘虏过;另一个是说在紫金山杨起隆用红衣大炮准备刺杀康熙,是索额图指使的。
这两个折子扎了康熙的心,看起来是明珠和索额图互撕,但更像是李光地的手笔。无论是谁,都让康熙脊背发凉。最终无论是明珠、索额图、李光地还是胤禔、胤礽,没有一个好下场。
有时候被参劾的折子越多,反而被参的人越安全,越得圣宠。反而是没人参劾的时候,也就意味大难临头了。
比如年羹尧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在西北平叛的时候。明里暗里参劾年羹尧的折子,可以说堆成小山。可是年羹尧越是被参,雍正越是宠幸得深。
后来干脆把参劾年羹尧的折子,全部打包,送给年羹尧自己欣赏。这么一搞,别人一雍正偏袒年羹尧,怕年羹尧报复,谁还敢参年羹尧?
但是就连雍正派在年羹尧身边的密探 都开始在折子里夸奖起年羹尧的时候,风向就开始转了。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满也就开始堆积了,年羹尧的结局从那一刻也开始注定了。
不过还有一种骚操作,自己参劾自己,但最终结果,会让人大跌眼镜。
溥仪搬出紫禁城之后,在天津的生活可谓很洋派。但是跟在他身边的陈宝琛、胡嗣瑗这派遗老们,可仍然视他为皇上,仍然遵守着万事“上折子”这种沟通方式。
溥仪出门穿西服、戴金丝眼镜、戴钻戒、喷古龙水、执文明棍、带着3条猎犬,一个夫人,一个妾,出入咖啡馆、电影院。这些被陈宝琛、胡嗣瑗他们看到,那可不得了。
必须上折子,但是折子不直接指责溥仪,所以写得特别有意思。他们参劾自己,说自己才浅德薄,不配当溥仪的老师,都是自己教育得不好,才让溥仪如此不成体统,辜负祖宗社稷。总之动不动就要以死谢罪或者去职谢罪。
溥仪一看洋洋洒洒万字的折子,立马主动认错,保正自己不再犯,安抚几个老师,并且“赐”给些贵重物品,予以挽留。老师们收了溥仪的“赏赐”之后,才勉为其难地原谅溥仪。
所以参劾别人的折子,最终不在于谁参谁,怎么参,而在于皇上怎么看?
【 索额图|在清朝被别人上折子参一下会很严重吗?】——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