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徐杰
从十几人到百余人,从一星到五星,从“遍地开花”到整齐划一……16年的探索和总结,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社区趟出了一条志愿服务的新路径,社区志愿服务的模式、品牌、体系、机制等不断健全。近日,采访人员探访翠湖社区发现,通过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翠湖社区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在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发展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和内容。

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文章插图

翠湖社区志愿者佩戴五星标识
感人十几年如一日,守护孩子们上学安全就像是准点上班一样,每天清晨到了孩子们上学时间,翠湖社区大门口内侧的第一个路口处,两位身穿红色马甲的老人都会早早来到路边“打卡”站定,守护孩子们安全过马路。他们俩,一位是已经81岁高龄的石忠兆,一位是66岁的匡玲。两位老人守护的是唐山路小学的孩子们,学校正门口位于社区内,校门前不远处就是社区出入的主路,也是孩子们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过马路不要打闹,注意安全。”匡玲不时地提醒孩子们,目光在过马路的孩子和过往的车辆之间不断切换。

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文章插图

翠湖社区志愿者匡玲护送孩子们放学回家

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文章插图


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文章插图

两位老人配合默契,在早高峰期社区车辆集中驶出社区时,既快速地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又不耽误居民上班出行。这个温馨的画面,十几年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每天都会上演,成为社区居民再熟悉不过的日常。采访人员了解到,翠湖社区车辆保有量近2000辆,唐山路小学的学生超过千名,每天早晚的人车高峰交汇,是让人很头疼的问题。但翠湖社区的居民却没有这方面安全的担忧。
“有两位老人的守护,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孩子们过马路的安全,这些年来,也从未发生过什么危险。”社区居民姜女士说,这主要得益于社区交通安全引导志愿者多年来的爱心付出。“尽管这个工作没有报酬、没有奖励,但在我心里感觉特别值得。每当拉着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把他们安全送过马路换来一句‘谢谢奶奶’,那种温暖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匡玲笑着说。
奉献助力社区治理,志愿者队伍“遍地开花”守护孩子们上学放学的交通安全引导志愿者,只是翠湖社区众多志愿者无私奉献、倾情助力社区治理的一个缩影。翠湖社区党委书记牟永旭介绍,社区共有101个楼座5000多户,常住居民1.1万余人,居民日常服务需求量大,仅靠十几位社区工作者难以满足,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助力社区治理的有生力量。

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文章插图

“红船服务队”志愿者在“红船驿站”商议下一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翠湖社区|李沧楼山街道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为社区治理创新赋能助力
文章插图

翠湖社区“红船服务队”各分队志愿者的马甲多彩多姿
“2005年我们回迁入住伊始,小区还不是现在这样的封闭社区,小商贩、捡废品、小偷小摸时有发生,为了社区治安和生活秩序,我们发动党员、热心居民成立了巡逻队、交通安全引导队等志愿队伍,在志愿者的助力下,社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很好的改变。”牟永旭称,从那时起,翠湖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也打下了坚实的群众。
十几年来,翠湖社区相继产生了 “五老党员志愿队伍”“红黄蓝志愿服务队”“老兵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共有志愿者百余人,在社区巡逻、民事调解、扶贫助困、洁净家园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