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龙|《易经》龙的战争——“龙战于野”!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传统文化发微《易经》中坤卦上六爻的爻辞有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这个爻辞实在令人费解。因为《易经》中是以龙代表乾卦的,例如乾卦初九爻的潜龙、九二爻的见龙、九四爻的跃龙、九五爻的飞龙、上九爻的亢龙,而坤卦则是以母马为代表,如坤卦的卦辞“利牝马之贞”。但是到了坤卦的第六爻突然出现了龙,而且还是龙在交战的惨烈场面。
坤龙|《易经》龙的战争——“龙战于野”!
文章插图
那么,坤卦上六爻的这个龙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在和谁战斗呢?“其血玄黄”是龙的血吗?要分析起因,就要从结果来推断,要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就要弄清楚“其血玄黄”的意思。一、“其血玄黄”的一种解释是:“玄黄”是同一种血液的颜色。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类新鲜的血液是鲜红色的,而血液凝固后就变成黑红色或者黑色,这是血液在空气中氧化的结果。那黄色呢?血清的颜色就是淡黄色的。正常人从血管抽出的血液不加抗凝剂,等到自然凝固、离心沉淀后,下面红色部分是血细胞,上面淡黄色部分就是血清。由此可见同一种血液并不是只表现为一种颜色,那么“其血玄黄”也可能是一种血液,而这种血液的颜色更像是打斗后留下的血迹。
坤龙|《易经》龙的战争——“龙战于野”!
文章插图
如果“玄黄”是同一种血液在不同情形下的颜色,那么“龙战在野”的这场战争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发生在同类物种之间,二者势均力敌,伤亡惨重,最终一方以微弱优势胜出,而失败的一方则被屠戮殆尽,就是“穷”的现象。另一种是两个异类交战,其中一方处于优势地位,轻而易举地将另一方消灭掉,“玄黄”的这种血液就是那个失败者留下的。失败者是谁?以坤卦上六爻“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来推断,这个失败者就是坤卦上六爻代表的一方。
坤龙|《易经》龙的战争——“龙战于野”!
文章插图
二、“其血玄黄”的一种解释是:“玄黄”是两种不同血液的颜色。玄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赤黑色,黄色就是我们普通见到的黄色。所谓“天地玄黄”,就是说天的颜色是“玄”,地的颜色是“黄”,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龙战于野”就代表天地交战,在卦象上就是乾坤交战。乾以龙为代表,坤呢?按照坤卦的卦辞,它是以马为代表,但是按照上六爻的爻辞,也可能是龙。有一派观点就认为代表乾卦的乾龙流的血是黑红色的,代表坤卦的坤龙流的血是黄色的。
坤龙|《易经》龙的战争——“龙战于野”!
文章插图
如果这样来解说,可见坤龙确实不凡,有底气挑战乾龙,但是最终它还是失败了。通过对比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和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就发现,坤卦的最高处比乾卦的最高处还要凶险,一旦失败就有血光之灾,性命堪忧。以历史来说,“龙战于野”不仅代表了外面的战争,还代表了内部的战争,尤其是代表了一个系统内两派势力的斗争。以封建制度来说,乾龙就代表皇帝,坤龙代表朝廷里的权臣。
坤龙|《易经》龙的战争——“龙战于野”!
文章插图
康熙十四岁亲政。当时鳌拜大权在握,根本不把乳臭未干的皇帝放在眼中,在朝堂上,他诬陷当时和他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居心不良,要皇帝立刻下旨捉拿苏克萨哈。鳌拜看到皇帝犹豫不决,竟然当堂厉声威逼皇帝,甚至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出手擒拿皇帝的手腕,迫使皇帝就范。这就是坤龙与乾龙交战的场面。在这场较量中,乾龙输给了坤龙,好在并没有发生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