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女士|5岁儿子被拐后,夫妻俩在孩子走丢的那条街摆了26年摊,终于……

7月15日认亲会上,父亲冯先生不停地翻着一沓已经泛黄的照片,并用浓重的四川口音给身旁的年轻人介绍:“这个娃娃就是26年前你在走丢时的样子。”那一天,他是穿着一件自己不喜欢的白色上衣和黄色背带裤哭着上街的。

26年来,身为四川人的冯先生一家没有离开过贵阳,没有离开过孩子走丢的那条街,依然摆着孩子走丢前的修表摊,走到哪里都会留下孩子的照片,父亲冯先生坚信“儿子头大聪明,说不定哪天他自己就找回来了”。
26年里,他清楚自己的身世,并记住自己被拐走时的瞬间——那个父亲的修表档,那列开往海边的火车。

唐女士|5岁儿子被拐后,夫妻俩在孩子走丢的那条街摆了26年摊,终于……
文章插图

五岁男孩在街上玩耍时被拐走1995年7月30日早上,准备出摊的妈妈招呼儿子小杰出门,她记得那天儿子不太愿出门,还非要穿一套厚厚的迷彩服,“那天贵阳的天气就像今天的深圳一样,顶着太阳,”怕孩子热,妈妈给孩子换了件白色上衣和黄色背带裤。妈妈依旧记得,那天从家走到档口十多分钟的路上,儿子一直在哭。
妈妈姓唐,和爱人冯先生都是四川广安人,早年来贵州谋生。1990年,儿子小杰在贵阳出生,一家人也就没有再漂泊,便在花溪区民主路摆了个摊档,靠修钟表养活一家人。
靠着爱人的手艺,唐女士一家人慢慢在贵阳扎稳了脚跟。看着儿子慢慢长大,聪明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那是段唐女士心中最惬意的幸福时光。期间还把四川老家的亲友带至贵阳,其中就有唐女士刚成年的妹妹。
“一上街就要我背他(小杰)、抱他,”唐女士的妹妹跟他们住在一起,不上班时会帮忙带带小杰。“那次我要回老家,本想带小杰一起回,因我那时才十八九岁,家里人担心路上不安全,我就一个人回去了一个星期,他就走丢了。”唐女士妹妹回忆道。
那天,小杰哭着跟妈妈来到修表摊,丈夫冯先生已经忙起来了,便让小杰和两个小朋友在摊档旁边玩。十多分钟后,冯先生忙完手上的活,发现儿子不见了,于是便开始寻找。
寻找开始围绕着民主路的修表档向外扩展,半径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地扩大,“花溪区能够找的都去了”,但还是没有孩子的下落。一天之后,夫妇俩无奈向派出所报了警。
从此,冯先生夫妇便开始了长达26年的寻子之路。
怕儿子找回来
26年未曾离开事发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西部城市还很落后,街头上少有监控探头,这对于冯先生夫妇和当地警方来说,想要找个人无疑是艰难的。找人只能靠一双脚和一把口,走到哪里问到哪里,花溪区、贵阳市能够找的地方几乎都去了,只要有孩子的消息都跑遍了,但依然毫无音讯。

孩子走丢后的第二个月,冯先生听说很多孩子都被卖到福建沿海地区,而前往福建的火车都需在江西鹰潭转车,于是他和家人连夜赶到鹰潭火车站,蹲守在火车站各个出入口,数天下来连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无奈之下,冯先生家人只好回到贵阳,回到儿子最初走丢的地方。
那是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冯先生为了获得更多有关儿子的信息,他把儿子那几年拍的照片复印了两三百张,还在照片后面写满儿子走丢前的信息,“我们走到哪里就甩下几张照片”。
认亲会上,冯先生从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早已泛黄的照片,还有曾经在电视台、报社刊登寻人启事留下的一张张收据,陈旧的纸上的折痕已经开裂,甚至呈粉碎状,他在儿子小杰面前翻动这些寻找他的物证时,双手禁不住地剧烈抖动。

唐女士|5岁儿子被拐后,夫妻俩在孩子走丢的那条街摆了26年摊,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