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暖新闻丨33岁“爱心妈妈”和她的20岁“娃”

上游新闻采访人员 周荞/文 受访者供图
6年前,一份“爱心妈妈”承诺书让27岁的李佳有了个14岁的“娃”。
白纸黑字是形式。列明了在成年前,她将自愿帮扶,不计报酬地给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以充分的爱。一旁的梅梅稍显局促紧张,李佳却悄悄握紧了她的手,“别怕。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儿了。以后无论什么时候都是。”

妈妈|暖新闻丨33岁“爱心妈妈”和她的20岁“娃”
文章插图

李佳和梅梅包粽子
付真情
她成为“成长引路人”
爱心妈妈将在孩子18岁时自动解除关系。
待梅梅成年时,铜梁区妇联给她这一批的孩子办了一个颇有仪式感的成年礼。生日礼物、蜡烛、蛋糕一样不能少。伴着点点烛光,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的梅梅眼泪汪汪,端起蛋糕朝李佳走来。“一路太多艰辛,还好有你。”
因年龄差距,那声“李佳妈妈”即使心里早已盖章认证,但嘴上百转千回,始终没喊出口。看着过去比同龄人瘦小了不止一个型号的小姑娘身高快要追平自己,李佳满心感慨。
第一次见梅梅是什么样呢?家徒四壁的房子,重病卧床的父亲,智力障碍的姐姐,同患此病的母亲拿起木棒想打人,以及电饭煲的一锅夹生饭。低着头的梅梅手指机械性地玩着衣角,不发一言。
33岁的李佳如今是铜梁南城街道黄桷门村妇联主席。2012年,她来到黄桷门村,成为了当地的一名妇联干部。关于村里的困境儿童帮扶,梅梅家一直都是老大难。李佳没想到,家访后的实际情况比她想象中还要糟糕。
梅梅那时读6年级,患有类风湿心脏病的父亲冬天关节疼痛难忍下床困难,一家四口经常吃不到一顿饱饭。第一次进这家门,李佳就挽起袖子做了一顿饭。
简单的一菜一饭,梅梅和姐姐吃得眼睛发光,看得李佳心酸不已。在村里的帮扶下,李佳成为了这家人的常客,经常提起肉菜油米来看望。甚至经过她的奔走协调,梅梅家住进了村里一户好心村民的闲置砖房内。
初中时,梅梅的父母相继去世。感觉天都要塌了,小小女孩抱着李佳嚎啕大哭。那时,村里启动了“情暖童心 相伴成长”困境儿童项目,“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通过“1+1+N”帮扶形式,精准关爱困境儿童。
没有多么感人至深的承诺,李佳告诉梅梅,“今后有难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你都来找我。我帮你。”梅梅点头,她打心眼里认同这个“新妈妈”。
因为她记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得李佳的事无巨细。她无比相信面前的这个人。
“我从小自卑。上公交车看见认识的人都不敢打招呼,只会把头撇向一边。是李佳阿姨告诉我,人可以穷,但志不能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抬起头做人。”
“我发现家里有蛇,给李佳阿姨打电话。哪怕下班时间,她也风风火火买了雄黄来我家;我说家周围老有陌生男人问我要不要出门打工挣钱,吓得她第一时间来看我,还带来了警察叔叔,拜托对方多巡逻附近。”

妈妈|暖新闻丨33岁“爱心妈妈”和她的20岁“娃”
文章插图

【 妈妈|暖新闻丨33岁“爱心妈妈”和她的20岁“娃”】铜梁区妇联开展成年礼活动(左二左三为梅梅李佳)
爱的点滴
孩子眼中的“爱心妈妈”
梅梅觉得,别人家的妈妈或许就是李佳这个样子的。
她教会了自己一道又一道数学题,会给班主任打电话沟通学习;教她怎么把菜切薄片片,教她怎么换灯泡,陪她去冬令营、夏令营,参加亲子活动。李佳就这样成为了梅梅的“爱心妈妈”。
李佳说,梅梅父亲去世后,智力障碍的母亲和姐姐没人照顾,让她一度产生辍学的想法。一边鼓励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一边李佳寻找着解决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