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王|今天,第4个中国医师节,向守护者们致敬

你们逆向而行,
选择与病毒生死相搏,
一袭白衣下,
仁爱济世的初心始终跳动。
你们一丝不苟,
病床旁始终全神贯注,
攀登医学高峰,
只为点亮生命中的那盏灯。
近期出现的多点散发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特殊的战“疫”中,你们是百姓心中最信任、最可爱的人。一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副雾气弥漫的护目镜,虽然看不清模样,但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时刻,这些义无反顾的身影分外动人。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谢谢依旧奋战在一线的你们,筑起了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也请你们照顾好自己,记得按时吃饭,好好休息!
今天,向生命致敬,向医者致敬!
张炜
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智慧

王中王|今天,第4个中国医师节,向守护者们致敬
文章插图
上海新冠病毒肺炎中医治疗专家组成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炜8月16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与一线救治团队讨论患者治疗方案。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程 摄
张炜一直记得,一年前走进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会诊室的那一刻,响起的掌声。
他愣了一下,随即也开心地笑了起来。原来,高烧十天、体温一度居高不下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服用中药后退烧了。“那会儿,所有的治疗手段都用过了,还没什么效果。眼看病人即将转为重症,情况很危急。”张炜记忆犹新。查房后,经过“头脑风暴”,大家决定介入中药治疗,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达到通腑泻热的效果,同时调整药物剂量给患者服用。当晚就有了不错的疗效,隔天查房时,患者已经开始退烧。两三天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最终转危为安并顺利出院。
张炜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肺病科主任,也是国家和上海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成员、上海市新冠肺炎救治市级专家组成员。在曙光医院,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特色,肺科室也成为了国家重点专科。“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大有用武之地。”张炜告诉采访人员,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方面,中医学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于治疗呼吸慢病和未病防治,也正是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卫中心,很多外籍患者在亲眼目睹中医药治疗的显著疗效后,纷纷“路转粉”,主动要求喝中药,并直呼“神奇”。“所有的经验和成功,都离不开团队中每个人对中医处方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2003年非典肆虐时,张炜还是个“小医生”,主要参与了发热门诊的工作。后来,他经历了甲流、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历炼,逐渐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并在新冠疫情中带领科室全体成员冲在一线。“我们对于突发性的流行传染病的应对越来越成熟,这体现在不断完善的机制上。”张炜直言,“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成立了专家组,中西医救治组共同抗击病毒。”
在国家的支持下,曙光医院于去年11月牵头组建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张炜说,面对新的发展机遇,需要营造“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通过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贯通,凭借临床疗效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智慧与价值。
徐园
哪里需要我,我的岗位就在哪

王中王|今天,第4个中国医师节,向守护者们致敬
文章插图
仁济医院发热门诊医生徐园对每一个发热病人都不放松警惕,必要的核酸检测一个也不少。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徐程 摄
从学校毕业算起,徐园在治病救人的医学路上已经走了18年。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感染科的一名医生,自从疫情暴发以来,她就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工作虽辛苦,但作为疫情防线的‘守门员’,哪里需要我,我的岗位就在哪里!”在发热门诊常驻的她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