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翔|星夜,他依长城入眠


李世翔|星夜,他依长城入眠
文章插图

傍晚,李世翔在贺兰山下的长城边拿出泡面当做晚餐。新华社采访人员马思嘉摄
新华社银川8月20日电(采访人员赵倩、马思嘉)寂静山夜,贺兰山脚下的明代土夯长城在星空下显出沧桑轮廓。火苗窜起,李世翔点燃蚊香放在车里,随后打开一本关于明代及之前长城的古籍复印本翻看起来,不时借着车灯在本子上记录。
“这荒山野岭,没信号,我可以专注看书,困了就看看长城、星空,想象一下几百年前的金戈铁马,是种别样的享受。”李世翔说,“长城保护着我,我守护着它,我感到非常满足。”
45岁的李世翔家住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是一名长城保护员。但他对长城的那份执念绝非仅仅源于这个身份。
宁夏位于中国西北,历史上地处边塞,境内秦代、明代等时期古长城绵延1500余公里,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李世翔自小生活在古城脚下,儿时放学后会和小伙伴一起爬古城墙、捡拾上面遗落的古钱币和箭矢。因此,长城对他来说,是刻进骨子里的一份“痴情”。
20多年前,他曾考上宁夏一所专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因家中贫困,大二便辍学,之后主要靠给人刷广告墙的手艺为生。“我早年干活的地方基本都在乡镇和村,发现所到之处不少地方有古长城、烽火台等遗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有很多精神内涵,我觉得有责任进一步地了解、研究它。”他说。

李世翔|星夜,他依长城入眠
文章插图

带着三个孩子看完古城遗迹,李世翔和孩子们一起吃西瓜解暑。新华社采访人员马思嘉摄
作为民间长城爱好者和研究者,李世翔有自己的一套研究方法。他先根据古籍及相关著作,确定长城可能存在的范围,再在卫星地图上搜索。每当他发现疑似长城的地方,就立即带上笔、本子、卷尺、手机和干粮,连夜开车前往。
当发现“空跑”一场的时候,李世翔也会有些失望,但带给他更多的是惊喜。“2019年夏天,我在甘肃的戈壁滩开了五个小时车后,发现了一座古城,周边连一个脚印都没有,当时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瞬间忘了疲惫。”他说。
李世翔探索长城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一切有长城的地方”:北京、陕西、甘肃、河北、宁夏、内蒙古……新旧两辆汽车里程数超过30万公里,还骑坏了三辆摩托车。每到一处,他都会写巡查日记,绘制长城分布图,看到破坏长城的不文明行为也会上前阻止。“我在城市经常迷路,但在野外从未迷路过。”这令他自己都感到神奇。
长城几乎都分布在荒郊野岭,用李世翔的话说,“很多地方连鸟都没有”,所以他的每一步都像是在“冒险”:遇到过狼,掉进冰窟窿,眼睛受伤,脚趾骨折……但这些伤痛和看到被破坏的长城相比,都不值一提。
“无论‘罪魁祸首’是草木、风雨、动物还是人,看到受损的长城,都难受得像自己的肉被剜出来一样。”他说,“不过,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长城保护的宣传力度,全民保护长城的意识有了很大提升,我所做的也被更多人理解,特别是2016年我被地方文物部门聘为长城保护员后,每次穿上专业服装出去巡护,内心都感觉更有底气了。”

李世翔|星夜,他依长城入眠
文章插图

在宁夏海原县箭杆梁烽燧附近,李世翔用石头在地上演示烽燧外的四道城墙。新华社采访人员马思嘉摄
李世翔在外出考察休息时,会把车停在长城边,以车为房。“长城是‘活’的,睡在旁边觉得就好像和它在对话,写作也更有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