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文章插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孙宁 宋娜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李润文)8月20日中午11时,江苏省扬州市东三笑大道上,朱善和像往常一样,开车给滞留司机们送午饭。
有电话打进,朱善和习惯性免提接听:“你好,朱善和吗?这里是卫生院!你的CT片显示,高度疑似恶性肿瘤……”
猝不及防的“告知”,让两手抱着方向盘的朱善和突然有点懵。瞬间,朱善和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
同车民警周天人也愣住了:“要不你先回(派出)所,换个人去送饭?”
“还是先把饭送到吧。” 一会儿,朱善和回了句话。

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文章插图

朱善和是谁?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民警档案这样描述:1964年出生,1981年参军入伍,至今辗转5个派出所,担任过5个派出所副所长,现为扬州市公安局生态科技新城分局杭集派出所社区民警、一级警长。 在过去的22天里,朱善和一直在扬州市杭集南收费站附近,配合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为因疫情滞留人员分发一日三餐,奔走协调各类生活所需。
在许多人眼时在,朱善和像一个大管家,紧张而忙碌地张罗着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文章插图

7月31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位于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的G40杭集南出入口被封闭。截至8月1日,滞留车辆达44辆,其中绝大多数为大货车;滞留人员66人,其中有20名妇女儿童。 “起初,考虑这么多滞留人员的生活起居,曾协调临时住宿地,但货车司机的车上都有货,他们选择以车为‘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辖区没有病例是绿码,如果去了城区很有可能转黄码,那么他们的心理压力会加大,回家时间可能还会延长。”朱善和说,“为避免交叉,我们给每辆车配送速食、矿泉水和防暑降温礼包。”

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文章插图

考虑到长期吃速食不是办法,朱善和与志愿者开始张罗滞留人员的一日三餐,他自己却经常来一碗茶杯大小的汤泡饭就解决问题。 每天早上5点30分左右,朱善和从杭集派出所赶到滞留点,和志愿者一起准备早餐。在滞留群众吃早餐时,朱善和还要赶往自己所在的辖区,和同事一起承担7000多名居民的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文章插图

“朱警官,请问有热水吗?”8月11日傍晚,滞留司机谈义忠询问前来送晚餐的朱善和。一日三餐问题解决了,大家又开始面临洗澡的难题。8月15日一早,朱善和找到了派出所教导员张生兵。
“滞留人员坚持留在卡口等待通行,生活物资相对充足,但是缺少基本的生活设施,我想给他们找个临时洗漱地。”张生兵当即认可朱善和的想法。
随后,朱善和与张生兵通过与村委会协商,并在村支书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成功搭建了一个简易 “浴室”。

疫情|战疫一线患癌民警朱善和:像个大管家张罗66名滞留人员的生活
文章插图

“朱警官,有没有药啊?”朱善和不时会拿出手机,查看滞留群众“疫情互助群”里发的信息。
8月15日11时许,一位5岁孩子的父亲在群里求救:“孩子突然头晕恶心,极不舒服,我们手足无措,请帮帮我们!”正在核酸检测点值守的朱善和迅速赶来。最终,经妥善救治,中暑的孩子恢复了健康。“20多天里,朱警官不但给我们协调单独做核酸检测,还每天给我们送饭。微信群里哪怕一件很小的事,他都会帮我们办好。”货车司机许一民说。自7月31日以来,不管辖区常态化的防疫工作结束后有多晚,朱善和不放心,总要来滞留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