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上阵“父女”共护粮!父亲建起了京西最大原粮库,女儿接班守库

再次回到斋堂粮库,眼前的一切让年过古稀的艾德良既熟悉又陌生。

父亲|上阵“父女”共护粮!父亲建起了京西最大原粮库,女儿接班守库
文章插图
艾德良父女俩
“老站长,您回来了。”艾德良一回头,原来是徒弟杨润中,原先的老徒弟,现在已经是粮库保管组长了。
“现在咱们这粮库可先进了,仓容能到9.5万吨!”艾德良的女儿艾宏锐这时搭上话来。艾德良瞅着女儿,笑了笑。艾宏锐有点儿不好意思,她知道,八成父亲又想起当年事儿了,赶紧说:“您别提以前了啊,我这不是接了您的班嘛!”
艾德良点点头,又望向高大的库仓,仿佛又看到了围着草帘子的粮囤,看到了手拿测温器的自己,还有开荒建库的老伙计们……40余载光阴,都在眼前这座巨大的粮库中。

父亲|上阵“父女”共护粮!父亲建起了京西最大原粮库,女儿接班守库
文章插图

父亲|上阵“父女”共护粮!父亲建起了京西最大原粮库,女儿接班守库
文章插图
曾经 百余粮囤挨个儿爬补漏洞
如今 点点鼠标无死角智能监控
斋堂粮库,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占地100亩,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目前是本市53个粮食储备保留库点之一。
艾德良是马栏村人,1977年,因为建仓建库被分配到斋堂粮库。“当时这是一片荒地,原来的粮库在那边大约500米的位置。”艾德良指了指粮库西侧。
当时,说是粮库,其实没有库房,只是一排排用泥土筑成、围着草帘子的粮囤,“足有百十来个。”艾德良说,一个粮囤被称为一个货位,里面储存着40吨左右的原粮(即稻谷、小麦、玉米等未经加工过的自然粮)。当年,艾德良的工作就是守着这些粮囤,查缺补漏,运进运出。
“守库人”大约有20多位,散在一百多个粮囤间,几乎看不到人。艾德良和同事每个人都要兼顾四五个粮囤。
80多厘米高的粮囤上面一个尖、下面的囤底像锅底一样。第一天上班,艾德良围着粮囤转了好几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这从哪能看出漏呀!”
“到顶上看看去。”老师傅一声吼。艾德良赶紧在腰间系好麻绳,手脚并用爬上一座粮囤顶部。仔细查找,发现粮囤顶有一处不起眼的小孔,一束阳光自小孔射入粮囤。沿着尖顶小心翼翼转了一圈,艾德良发现好几处这样的小孔。
小孔就是漏洞,发现了就得补。先用黄土泥补上小孔,拍实,再用白灰定型……等艾德良把粮囤顶部的几个漏洞一一补完,脸上早已黑一道、黄一道,从粮囤上下来,呼哧带喘。
守粮库,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眼力。运进运出的门道,深着呢!
风吹、雨淋、日晒,任何一种天气变化都考验着粮库。哪里破了补哪里,粮进粮出心有数,一天天的装车、卸车中,艾德良爬粮囤补漏的手艺熟练了,粮食进库出库的“心算”也学会了。一袋原粮200斤,艾德良跟着老师傅学,眼睛一扫粮食袋子的边沿,就能快速算出粮食的重量,再上手一数,进出库的粮食重量了然于胸。
如今,斋堂粮库的仓容量达到9.5万吨(近2亿斤),仅靠人力可守不过来。与师傅相比,杨润中有了个好帮手——“智能监控”。
“目前粮库内有38个摄像头,真正实现了库区无死角监控。从取样到过磅,再到化验,全程都有监控,防止出入库期间,外来人员有违规违章操作。”杨润中说,现在,他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点点鼠标,就能查看各个仓内的摄像头,了解仓内人员、粮食的情况。进出库“心算”也不需要了,“现在都是智能刷脸、刷卡进出库,安全高效。”杨润中说。
“甭管设备多先进,咱守库,这责任心一定不能变,得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艾德良语重心长,杨润中使劲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