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高原筑路难 他们为何要坚持到最后?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8月的藏北草原,是一望无际的绿色。车行期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让人忍不住想要放声歌唱。8月21日,那拉高速正式通车,对于所有建设者们来,确实是一个值得放声歌唱的日子,因为在这背后,有太多喜怒哀乐的故事……
迎难而上
他们不想留遗憾
那拉高速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留人难!”中国中铁三局那羊三标段一分部副总经理李俊颜深深地叹了口气,“最低4200米、最高4500米,这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速路,高寒缺氧是所有人都要面临的严峻挑战。”建设者们来自五湖四海,刚来时都出现了高反。开工头3个月,人员流动非常大,留下来的人很少,上千号人几乎大换血。
最让李俊颜难过的是“不争气”的自己。刚来时,由于高反严重,他不得不返回内地休息。回去后,每天都会通过留下来的同伴了解情况。“看着还在坚持的同伴,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这些年,我在全国各地各种环境下跑,唯独没有在西藏工作过,很不甘心,更不想拖我们这个团队的后腿。我和家人商量,再去一次,如果还是不行,就放弃。”
和李俊颜有着共同经历的还有该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李凯。“进藏初期,高烧加肺炎,差点要了命。当时自己也有些害怕,家人更担心,就让我回了老家。”被迫离开的滋味很不好受。

项目部|高原筑路难 他们为何要坚持到最后?
文章插图

工人在画路标。 人民网 李海霞摄
休养时,李凯始终惦记着项目上的事儿。“我负责建设的拌合站驻地施工任务紧,本来就缺人手,不能再因为自己耽误了工程进度。像我这样的例子在项目部有好几个,测量队的技术员曹安肺水肿反反复复四次,每次发现病情后都是在输液治疗,病好后又返回工地投入到工地施工生产中。环保部部长马永强,高压180、低压125,还在坚持。还有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郑伟宏,父亲瘫痪在床,母亲也身体不好,作为唯一的儿子,他理应在床前尽孝,可还是选择以工作为重,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李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家人,又回到了项目部。
【 项目部|高原筑路难 他们为何要坚持到最后?】 再回西藏,他们咬牙坚持。从不适应到适应,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呆就是四年。“就是不想留遗憾。”是这群筑路人的信念。
守护初心
他们在家乡修高速
对于那拉高速那羊段建设指挥长旺杰次仁来说,回到家乡修路是使命所然。“我是受党的恩惠成长起来的。去内地读书长见识,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所以,我一定要回来。”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更优渥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家乡。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忙到深夜。“5+2”、“白+黑”是几年来旺杰次仁的真实写照。工作成了全部,几年来没休过假。“只有以身作则,才能让大家信服。”旺杰次仁说。
“我的老家在林芝,听奶奶讲,他们那个时候从林芝到拉萨是徒步,路上要20多天。到父亲这一辈的时候,骑马或者坐车,要3天。到我这一代,动车都有了,3个小时就能到。”旺杰次仁说,“从内地回到家乡,成为新时代交通建设者,于我而言,是一种神圣的职责。能让羌塘草原的父老乡亲出行更加便利,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代又一代筑路人前仆后继,在高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见到嘎玛洛卓是在桑曲河特大桥上。这个95后大男孩在高原风雪的淬炼下,看起来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
2018年大学毕业后,嘎玛洛卓来到国道109线那羊段二标一分部(中交一公局集团)项目部。从初来时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担任技术主管,他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迈进,见证了这条高速路的建设,也完成了自我蜕变。“从来到项目部第一天起,小伙子几乎就没离开过工地,天天跟在师父后面学,非常能吃苦。”说起嘎玛洛卓同事们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