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女人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篇》
在清朝以前,中国男性从小便开始蓄发然后将头发盘在头上,并不像现代的男性一样留短发。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每一根头发都是父母,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他们每个人都很爱惜自己的头发,所以他们几乎一辈子不会理发。

汉民|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女人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文章插图

现如今人们拥有各式各样的发型,发型样式、长短、颜色都不一样,我们也会每天打理我们的头发。
清朝以后,由于统治者的原因,百姓不再将头发盘在头上,每个男人头上都变成了长长的“麻花辫”。清朝统治者为何要让百姓剃发留辫呢,而这条从没经过打理的辫子究竟有多脏呢?据当时一位英国人回忆:辫子味道闻起来想吐,吃饭都没有胃口。
清朝辫子的起源
其实关于辫子的起源,主要有几种说法。
其一,清朝的统治者满族前身其实是女真族,女真曾经有一位前额和两鬓都没有头发的英雄,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前辈,后金的建立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便开始留辫子以达到聚军心的作用。

汉民|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女人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文章插图

其二,满族人主要在山林间打猎为生,为了保持干净整洁以及不遮挡视线他们便只在后脑勺留辫子。而这种做法在戴头盔时候更方便,更适合军队征战。
清军入关后,为了让汉族人臣服于满族皇帝额通知,顺治皇帝便颁布了“剃发令”,不留辫子的一律视为明朝余孽处理。几天之内,人们纷纷剃掉前额和两鬓在后脑勺留起了辫子。
但仍有一批汉人誓死抵抗,他们认为这是汉族的传统,剃掉头发是对父母祖先的大不敬。在这期间,多达十几万的百姓被清政府残杀,理由仅仅是一条“留发不留头”的法令。在清朝的暴政下他们也只能背下这个“不肖子孙”的骂名,被迫留下了这个丑陋的发型。

汉民|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女人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文章插图

辫子的发展
现在古装剧非常流行,我们也经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清朝人留着又粗又大的辫子,头发的面积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后脑勺。其实这都是经过美化处理过的,真实的早期清朝人留的是又细又小的金钱鼠尾辫,非常丑陋。
清军入关前,当时的人留金钱鼠尾辫,男人的头顶只留着小拇指粗的头发。而这搓头发还要拧成一股垂在脑后,与现在很多小孩子留的小辫子无异,主要是为了生活作战方便。
这样的头发并不符合我们的审美,更多的是为了适应环境所留的,难怪当时汉民那么厌恶这样的发型,放在谁身上都不愿意。

汉民|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女人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文章插图

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人们头上的头发也随着国家的稳定变得越来愈多,面积也从一个小指扩大到几个铜钱那么大。这样的辫子当时被称作猪尾辫,相较于金钱鼠尾来说多了几分美感,但是还是与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差别巨大。
到了清晚期,政策越来越宽松,辫子也逐渐演化为我们所看到的辫子样式。这种辫子叫做牛尾辫,辫子的长度越来越长,头发覆盖的面积也越来越大。但是,辫子打理的次数却越来越少,很多平民百姓甚至几年才有钱打理一次。
难打理的辫子
随着清朝人辫子越留越长,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了自己脑后有一条长辫子,辫子对他们来说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传统。对于又长又多的头发,清朝后期的人究竟是怎么打理的呢?

汉民|清朝人的辫子有“多脏”?英国一女人回忆:想吐,吃饭难以下咽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