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曾患眼病深感光明可贵 六旬保洁员签署眼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

_原题为:曾患眼病深感光明可贵 六旬保洁员签署眼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

红十字会|曾患眼病深感光明可贵 六旬保洁员签署眼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
文章插图

(采访人员余瑾毅、通讯员彭锦云)“人这一生,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走,但是我们总得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世事无常,百年去世后,我的眼角膜可以捐出来给需要光明的人,我的遗体也可以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也算是为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9月1日,武汉市汉阳区一位六旬老人在办理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相关手续时,对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工作人员这样说。
家住汉阳的张阿姨子女均成家立业,虽然年过花甲,但是闲不住,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保洁。10年前,张阿姨在爱尔眼科进行了翼状胬肉手术,术后完全恢复。虽然只是一个小手术,张阿姨却对失明有了深切的感受。6年前,张阿姨的一位远方亲戚患癌症去世后,向当地红十字会捐献出了自己的角膜和遗体。在亲戚善举的影响下,张阿姨萌生一个想法,在自己百年之后,无偿捐献遗体和角膜,以挽救更多的人。经过多方打听,她得知,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为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接收登记站。
8月31日,张阿姨前往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咨询眼角膜及遗体捐赠等事宜。9月1日,恰好是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成立13周年纪念日,考虑到张阿姨还在工作,为减少她往返奔波,在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的沟通联动下,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行政主任明维上门为张阿姨进行角膜及遗体捐献登记工作。
据统计,我国共有角膜盲症患者约500万人,其中每年新增角膜盲症患者约10万人。武汉爱尔眼科汉阳医院眼表及角膜病科主任牛晓光介绍,角膜是透明无血管的组织,所以它手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最低,排斥反应是导致器官或者组织移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有角膜病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然而,我国每年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不足万人。角膜供体的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往往因为等不到角膜材料而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据悉,武汉市红十字会爱尔眼库于2008年9月1日正式成立以来,已实现了600余例角膜捐献,成功帮助1000余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
【 红十字会|曾患眼病深感光明可贵 六旬保洁员签署眼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