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护理员|养老机构里的老龄护理员( 二 )


“天天都是守到起(守着)的,不费力气但费精神。”自2016年起,刘素琼和丈夫吴祖兴开始到养老机构做护理员,成为机构里的“夫妻档”。如今刘素琼63岁,丈夫比她还长一岁。
工作时,他们互相配合,也彼此关照对方负责的老人。“老太太洗澡、穿尿不湿、打洗脸水,或者是拖地、打打下手,这就她去。比如说抱不动的,老爷爷洗澡、穿脱的,就我弄。”吴祖兴说。
刚开始进入这行时,刘素琼也有诸多不适应。
有的老人夜里总跑出去挨个房间敲门,嘴里嘟哝着“回家了”;还有位老人夜里要人陪,但不睡觉,到处闹。“你的鞋子都要搁到自己枕头底下,不然这个老人要么穿上,要么就给你扔到马桶里去。”
刘素琼年纪也大了。那阵子,因为照顾这两个“不省心”的老人,她心力交瘁,最严重的一次,她“三天三夜没好好睡觉”,但白天还要照常上班。“我们这个年纪,这样折腾,走路都要打窜窜(发抖)了。”

老龄护理员|养老机构里的老龄护理员
文章插图
董云富正在对老人进行护理。新京报采访人员 徐杨 摄
招工困难,“人们更愿意进厂打工”
刘素琼觉得,进入这一行的老龄养老护理员,大多没有更好的选择。
2011年,董云富在老家养的十几头猪着了瘟,全死光了。第二年,他来到成都打工,做了五年保安。之后经朋友介绍,他进入养老机构成为一名护理员,每月工资两三千元。
他年纪也大了,比起保安值夜班需要整晚巡逻、站队,对心脏不好,做护理员“起码不用熬大夜”。
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董云富说,事实上,他们也已经步入老年,在养老院工作,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饮食、生活习惯都很符合,“我们虽然钱少一点,自己也当有一半在养老。”
刘素琼和丈夫吴祖兴也都是农民,他们来自四川的山区,经同村人介绍,从2016年起开始做养老护理员。“我看养老院里这些岁数大的护理员,90%都是农村的人,其他地方挣不到钱。”
如果选择回村种地,肥料、种子、除草剂,样样都贵。“除了本钱就没赚头了,自己都养不活。”吴祖兴年轻时修过水库,也在全国各地打工,他有石匠和木匠手艺,但岁数大了,工地也不要他了。
前些年,董云富赚的钱还要贴补在外打工的儿子、媳妇。刘素琼的子女都在外打工,但工资不高,孙女正是上大学的年纪,小孙子才6岁,处处需要花钱。
但即使是在农村,养老护理员也很难称得上是体面活。“就是每天打麻将,不挣钱,少吃点,都不愿意去。”刘素琼说。
头一两年,每次回村,有人问刘素琼“在做什么”,她都答“打扫卫生”。时间长了,她也习惯了,说自己在养老院护理老人,却总换来对方的一脸鄙夷,“哦哟!你做那个活路了嗦!”“这个活路被人瞧不起,是最简单的活路。”
刘素琼安慰自己,“我当是积德。”
天佑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院长杨英也坦言,尽管现在很多大学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但大部分毕业生不会流向一线护理。机构里的实习生多数学的是运营管理,愿意做一线护理的年轻人几乎没有。
“因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护理员起码不要嫌弃老人,才能做好工作。像年轻一点的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工作,再说他们的待遇也不算很高,所以说就存在护理员年龄偏大的情况,也比较难招人。”
不止在成都,养老机构护理员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即使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深圳,养老机构也常常面临招工困难。陈冲在深圳从事养老行业三四年,据他观察,在深圳,养老护理员一个月的薪资平均有五六千元。但是只要随便进一个电子厂,每个月能拿到七八千元。只要年龄允许,人们都更愿意进电子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