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在8800米高空 一声巨响,飞机风挡玻璃开裂……


飞机|在8800米高空 一声巨响,飞机风挡玻璃开裂……
文章插图

10月21日13:19,MU2926航班平稳降落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肖建森离开驾驶舱前,深情地回望了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岗位。走出机舱,看到了机坪上赶来欢迎他的同事们,肖机长感慨万千。作为即将退休的“五星机长”和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金质奖章获得者,肖建森背后故事很多。电影《中国机长》中的场景,他也曾经历过……通讯员 李传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人员 徐媛园
飞行高度到达8000多米时,他听到一声巨响……
肖建森是湖南衡阳人,他的家乡有个机场,他小学时就经常和同学连走带跑赶两个小时的土路去看飞机起飞降落,机场有警卫和围栏挡着进不去,他们紧凑着栏杆远远地看,心里特别激动。那个时候,他心里就种下了飞上蓝天的种子。
1978年8月,肖建森进入空军长春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在这里他经过了严格的军事素质和体能训练以及文化学习,之后顺利进入位于哈尔滨的空军第一飞行学院,开始飞行生涯。1981年5月,肖建森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空军某师战斗团,那个时候他还不满20周岁。
1993年5月,肖建森转业到刚刚成立仅一个月的东航江苏公司,成为公司最初创业者中的一员。肖建森担任过多年飞行分部的教导员和经理。管理团队时,在当时普遍是手工记录的条件下,他创新使用电子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遇到重要任务和艰苦航班,他都带头飞行。平时有临时任务,他都是随叫随到。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作为第一备份,随时待命。
对于飞行员来说,“起落安妥”是最好的祝福,也是最好的状态,但每天在天上飞,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在肖建森的职业生涯中,有几件事特别难忘。
1995年的一天,肖建森在低高度飞行中发现起落架信号灯不亮,他不确定起落架是否放好,为了国家财产和旅客安全,在做好预案的同时,他大胆提出低高度通场飞行,让地面人员通过望远镜观察起落架状态,经确认是电子显示故障,后来航班正常落地。
前年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让肖建森想起了自己的经历。那是1997年,从首尔飞上海,当飞行高度到达29000英尺(约合8839米)时,他听到一声巨响,随即发现驾驶舱的左前风挡玻璃上出现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形裂纹,并呈放射性开裂,视线受到影响。机组及时把情况报告给管制员,为确保飞行安全,防止客舱失压,他果断申请下降高度,飞机下降到10000英尺以下,保持低空小速度飞行,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
【 飞机|在8800米高空 一声巨响,飞机风挡玻璃开裂……】2009年10月的一天晚上,他从广州飞南京,因天气原因备降。当时备降机场下着小雨,视线受限,飞机接地后,肖建森突然发现跑道正中间有两个小红点在移动闪烁,不好!有障碍物!机组立即加大刹车压力,飞机速度快速下降,在关键时刻,飞机刹住,离障碍物汽车不足50米。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果断处置,后果不堪设想。当旅客下机时,他深吸一口气:“如果晚一秒钟,决策迟缓一点,后果会怎样?”肖建森摸了摸自己的四道杠肩章,再一次强烈地意识到“机长”两个字责任之重、责任之大。
“一个都不能少,我会再接你们凯旋”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后,当得知需要运送医疗人员和物资驰援武汉,肖建森第一时间向飞行部党委递交了请战书。2月13日, 他受命将江苏医疗队员、大批物资安全送抵武汉。
为抢时间,东航申请了南京-武汉直飞航线。空中路程仅550公里。距离短,意味着工作量更大。天气会怎样变化、飞机会不会结冰、要飞多高、带多少油、管制员有什么要求……所有细枝末节都必须反复计算、推敲、比对、确认,要制定多种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