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和|崇祯帝乔装外出算命,连测三同音字,为什么测完面色苍白?( 二 )



如宋献策的本事,忽悠崇祯测字是没有问题的,而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李自成在覆灭明王朝的同时一直以“君权神授”来武装自己,给自己造势,直到颠覆大明帝国。当然,就算这故事是真实的,明帝国也不会因为几句测字之言就亡了国,而是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大厦将倾,国将不国。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和洪承畴共同剿灭李自成的农民军,李自成仅剩十八人,逃入陕西大山之中。此时的明军应斩草除根,解决掉李自成,但由于京城防务紧急,崇祯把孙传庭、洪承畴调入京畿镇守,于是给了李自珍贵的喘息时间。没有多久李自成便再次重起炉灶,加之其惯用的“天命”手段,很快又拉起大量起义军和明廷对抗。在此之前,崇祯有意和满清议和,其实如果真的议和,对大明极其有利。最起码可以直接大幅度减轻辽东压力,让明军腾出手来先解决李自成的叛军。只不过崇祯犹豫了,这犹豫不决耽误了大事,崇祯担忧文武大臣不同意议和,但从城破之后看,大多数的官员都投降了李自成,崇祯的犹豫纯属多余。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已经奠定了“家天下”的格局,百官只是打工的,于是很多官员并不在乎大明的死活,只关心自己的权位。

议和|崇祯帝乔装外出算命,连测三同音字,为什么测完面色苍白?
文章插图

没有议和,最起码也要保存实力,当时仅有的几员大将,就在崇祯的犹豫不决中战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大学士杨嗣昌提议和满清讲和,卢象升孤军被数倍清军包围,宦官高起潜按兵不动,卢象升力战而亡。卢象升阵亡,明军少了主干力量,崇祯只得调来孙传庭护卫京城,关中的匪徒有了喘息之机。可以说崇祯一步错,步步错,不仅没有消灭敌人,还自断一臂,搞得满盘皆输。不和任何一方议和,仍有办法保存国家,那就是效仿北宋,放弃北方领土,南迁至南京。崇祯十七年,局势迫在眉睫,大臣李明睿谏言:“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崇祯有意南迁,再次只是有意,其他大臣一通反对,崇祯再次陷入了沉思。结局是崇祯下令入京勤王,碍于脸面,优柔寡断的崇祯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些表面忠心的大臣,在崇祯号召大家为国募捐之时,仅凑出二十万两白银,当李自成攻破京城后,却从高官府中搜刮出七千万两白银,这是何等悲哀。

议和|崇祯帝乔装外出算命,连测三同音字,为什么测完面色苍白?
文章插图

崇祯并非没有机会,只是机会他手中一次次滑落,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崇祯选择用最壮烈方式告别,留得个君王死社稷的美誉。如果崇祯不死,一切都还有机会,他死后明军一盘散沙,吴三桂直接献关投降,一切也就告一段落了。至于找人测字之事,是真是假,也就无从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