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感动!90后父亲减重18斤“割肝救女”,8月龄“小心肝”重获新生

刚出生两个月,婷婷(化名)就被诊断为三型先天性胆道闭锁,出现肝硬化、腹水等症状,唯一能救命的办法就是进行肝移植。

刘超|感动!90后父亲减重18斤“割肝救女”,8月龄“小心肝”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为了延续女儿的生命,29岁的陆先生决定“割肝救女”。10月14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团队为婷婷实施了亲体肝移植手术。术后两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婷婷闯过了多个难关,由ICU转回普通病房。11月11日,婷婷即将在父母的陪伴下出院。

刘超|感动!90后父亲减重18斤“割肝救女”,8月龄“小心肝”重获新生
文章插图
为救自己的“心肝宝贝”,
爸爸减重18斤“割肝”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婷婷出生,29岁的陆先生又得一“千金”,甚是欢喜。
回家后两三天,妈妈发现孩子全身发黄,变成了一个“小黄人”,而且大便不正常,于是到医院做检查,医生怀疑是胆道闭锁。在孩子满月的当天,陆先生又带着孩子来到广州的多家医院就诊,最后确诊为胆道闭锁三型。医生建议孩子大一点后进行移植手术。
【 刘超|感动!90后父亲减重18斤“割肝救女”,8月龄“小心肝”重获新生】“当时,身边亲戚朋友都在劝我们放弃。但孩子才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说什么也不能放弃啊!”婷婷爸爸说道。
眼看心爱的宝贝女儿腹部日渐肿胀,食欲和精神不佳,日渐消瘦,陆先生决定为了女儿要搏一次。在病友群里,陆先生了解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教授在2005年曾经做过类似的肝移植手术,于是带孩子前来就诊。
“小孩刚入院的时候,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呼吸急促,腹部明显膨隆,饮奶量只有80-90毫升左右。”刘超说。
随即,医院启动MDT(多学科诊疗)讨论,经PICU、ICU、麻醉科、儿童心内科、儿童肝病科、儿童营养科、影像科、心理科及护理团队等多学科讨论后,刘超告诉婷婷父母,亲体肝移植是救治孩子最好的选择。
“女儿本来就是爸爸的‘小心肝’,只要能救回孩子,我愿意付出我的所有。”陆先生动情地说。为了让自己的肝脏符合移植的标准,陆先生每天积极锻炼身体,在一个月内减重18斤。
多学科联手克服难题,
宝宝获得“第二次生命”
10月14日上午,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后,亲体肝移植手术正式开始。首先是供体手术,在婷婷爸爸体内切取约210克左外叶肝脏,受体手术同步进行,完整切除婷婷的病肝并保留重要的管道,之后将爸爸捐献的左外叶植入到孩子体内。
由于婷婷只有8个月大,血管非常纤细,尤其是动脉直径只有1-2毫米,血管吻合的难度大。“给那么小的孩子做肝移植手术,对术者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显微镜才能完成。用来缝血管的线,用肉眼几乎看不到。”刘超说。
除此之外,婷婷还有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9毫米,在术前就发生过心衰的情况,这也让手术难上加难。麻醉科经过术前的讨论,通过术中的精细管理,同时儿童心内科专家全程在场协助,帮助婷婷平稳度过了危险期。
11小时后,亲体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婷婷转入ICU,由PICU和ICU的医护人员精心照料。
“我们是每个小时都在计算孩子的体液出入量,液体管理精细到几毫升。同时婷婷咳嗽能力较差,肺部容易感染,医护人员也定时给她拍背吸痰。此外,孩子肠道功能恢复慢,医护人员定时为她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重症医学科外科ICU主任何清说。
刘超认为,这次患儿得到成功救治,离不开医院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和配合,充分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