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翻译陈鑫:坚持手语志愿服务4年 立志推开那道“玻璃门”|00后接棒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手语翻译陈鑫:坚持手语志愿服务4年 立志推开那道“玻璃门”|00后接棒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文章插图
在陈鑫看来,听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隔着一道玻璃门。帮助更多听障人士融入有声社会,是他坚持志愿服务的动力。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罗丹妮
编辑 | 张寻
左手手指伸展、收回,右手手掌拍打额头,再落下。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的一间会议室内,陈鑫注视着对面不断比划手势的老王,神情紧张,这是一名40多岁的听障人士。
他快速打手势给出回应,拍了拍老王的肩膀,指向病历单的一处,心意互通的两人之间形成区别于有声世界的特定“磁场”,只有手掌间悄然碰撞的悉簌声,成了这间会议室里唯一的声音。
眼前这个与听障人士无障碍沟通的大学生陈鑫,出生于2001年,目前就读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同时他也是全国首个“00后”持证手语翻译员,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鑫”火相传工作室负责人。
在偶然与手语结缘后,他开始学习手语,随后志愿服务听障人士长达4年。有人觉得掌握“手语”这门语言,似乎并不能带来现实回报,可他却认为能帮助一个、两个甚至更多听障人士融入有声社会,是他坚持志愿服务的动力。
(一)
结缘手语:听障人士的难处
如果不曾了解到听障人群对沟通的渴望,陈鑫可能永远不会与“手语”结缘。
据统计,作为全球听力障碍人最多的国家,我国听力障碍人数达2780万,约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二。近年来,随着残疾人康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助听器的普及和人工耳蜗的应用,人们对“十聋九哑”的刻板印象慢慢发生改变,但“手语”之于听障人群,仍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
2017年10月的一天,陈鑫和朋友正在南京闹市区闲逛,路边一家开放式的奶茶店引起了他们注意。吧台前一男一女,学生模样,夸张的手势动作牵扯到双臂乃至上半身,急切地想表达什么,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小声且沉闷。

手语翻译陈鑫:坚持手语志愿服务4年 立志推开那道“玻璃门”|00后接棒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文章插图
在陈鑫看来,听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隔着一道玻璃门。
陈鑫也打算去买一杯奶茶,走近一看,女生情绪激动地涨红了脸,面对奶茶员工的点错单的解释,她仍不理解,蹲在路边哭了起来。陈鑫下意识认为两名听障人士“被人欺负”了,于是打开手机的聊天界面,打字与女生沟通,然而事情并非他所想的那般。
陈鑫已经记不清当时沟通的文字内容,大约是女生点完单后发现金额不对,“她可能觉得自己被骗了,很委屈”,尽管女生也通过手机打字的方式与店员沟通过,但在陈鑫看来,手机上片段式的表述,语序错乱甚至有些词不达意,双方仍然很难沟通到位。
陈鑫转身向店员核对,发现只是点错了单,于是让店员取消了奶茶制作,退了钱,再通过自助点单的方式帮助他们购买奶茶。
四年前的这场误会,时常会浮现在陈鑫的脑海里。回忆起当时的细节,陈鑫感悟听障人士与健全人之间隔着一道玻璃门,透过玻璃,双方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对方的肢体行为,可是玻璃的一边是有声世界,另一边却是手势比量动作代替语言发声,双方无法准确解读对方的真实意愿,单纯的肢体动作往往无意制造误会。
“其实听障人士渴望表达,而有声世界的人又何尝不想和他们沟通解除误会呢?这之间只是缺少一座桥梁。”陈鑫找到了这场误会的症结,后来他和那对学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得知他们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习。
陈鑫通过他们了解到,手语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为多个种类,比如自然手语是听障人群根据约定俗成的语言规范形成的手势,通常表情夸张;而文法手语更遵从语法规则,不依赖面部表情。此外,不同地区间的手语也具有差异性,偶尔也会出现相同词汇不同手势的情况出现。这些有意思的发现,令陈鑫对手语产生了兴趣,他与手语翻译的故事便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