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残疾人志愿者,让光芒延伸到冬奥竞技场外( 二 )


当确定被录用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时,刘玉坤感到非常意外,“我已经63岁了,现在的志愿者大都是年轻人。能让我当志愿者很意外,要感谢的人特别多。”
在刘玉坤的志愿者经历中,遇到的残疾人志愿者并不多,但她觉得,残疾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招募残疾人作为志愿者,有十分强烈的示范作用。“现在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我们做志愿者,会让更多的残疾人看到,我们和健全人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一样生活在蓝天下,不用自卑。”
刘月媛 将在首都体育馆场馆群担任赛事服务志愿者
希望做志愿者可以激励到相似的人
在2019年4月份的北京市首届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上,刘月媛站在场地中间,左边是听力障碍运动员,右边是裁判。她的手势飞快,上下翻飞。在帮助裁判和听障运动员们沟通的时候,刘月媛觉得自己像一座桥。

冬残奥会|残疾人志愿者,让光芒延伸到冬奥竞技场外
文章插图
2020年10月,刘月媛(图中做手势者)在京冀蒙残疾人旱地冰壶邀请赛前做规则讲解、传达注意事项。受访者供图
架起健全人与听障人士沟通的“桥”
成为“桥”的机会有很多。刘月媛爱逛夜市,常能在夜市里碰到砍价有困难的听障人士,她往往会走上前,充当摊主和买家之间的手语翻译。“摊主刚开始很惊讶,觉得你怎么还会手语?我虽然经常来这里的夜市逛,但摊主们都不知道我是听障人士。”
刘月媛是听力残疾人,会读唇语,在安静的环境下面对面听说没有问题,在稍嘈杂的环境下则需要佩戴助听器。一次机缘巧合,刘月媛的优势得以在赛场上发挥,她能清晰地表达出听障运动员的意思,也能顺利地把裁判口中的比赛规则、要求转达给运动员。自此之后,北京举办的有听障运动员参加的体育比赛中,大多数都能看到刘月媛的身影。
【 冬残奥会|残疾人志愿者,让光芒延伸到冬奥竞技场外】“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人会把经历分享给你。一个分享给你,个个都分享给你,视野就打开了。”刘月媛介绍,在为一场旱地冰壶比赛做同声传译时,她遇到了一个60岁的运动员。“他告诉我他曾是篮球队的教练,从篮球教练到旱地冰壶运动员,这让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从他的经历中我认识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能给予人积极向上的勇气。在北京市首届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上,刘月媛不光作为整个赛场的手语翻译,也作为运动员参与其中。赛前,她和队友们做了很多训练,到决赛时,有6个区进行车轮战,刘月媛给出了最后一击,赢得了比赛。“赢得比赛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自己是可以的。”
这将是人生中精彩的一段经历
在网上看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时,刘月媛当即报了名。“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想做一名志愿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当时只有十几岁。这次我想着,不能再错过了,一定要参加。”
经过一系列严格、细致的筛选和面试后,她最终被录取为首都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志愿者。
刘月媛说自己本来不是一个特别主动、能言善语的人,但当她看到残疾人在比赛时拼尽了自己的汗水,就特别想主动去帮助他们,“比如随手递个毛巾递个水,然后帮助他们回到休息区,让他们比赛完后不需要再去自己跑来跑去。”
作为听障志愿者参与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对刘月媛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是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我更是认为自己是代表听障群体去参与的。”刘月媛相信,自己去做志愿者,可以激励到很多和自己相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