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湖南22岁应急救援队员:使命作“铠甲”,练就全能多面手


铠甲|湖南22岁应急救援队员:使命作“铠甲”,练就全能多面手
文章插图
披上“战袍”,他是“英雄”;卸下“铠甲”,他也只是一名刚刚长大的男孩罢了。他是汪振宇,在近日举行的湖南省第三届应急救援技能大赛中,他获得了个人全能第二名的好成绩。
22岁的汪振宇于2021年毕业于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救援技术专业,现在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任战斗员。
据悉,汪振宇所在的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隶属邵阳市应急管理局,是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承担着湖南省矿山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矿山排水和水域救援、邵阳市森林防灭火、公共安全抢险任务,尤其擅长处理水灾事故。建队61年来,救出了遇险人员367名,遇难人员1961名,挽回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7亿元以上,实现了安全救援无自身伤亡的佳绩,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汪振宇看来,开展应急救援,首先需要很好的体能,因此,大量的训练必不可少。进入邵阳市矿山救援支队工作以来,每天早上不到6点,汪振宇就和同事们闻号起床,快速集合出操。每天的工作时间,不是在救援,就是在训练,因为救援险种涵盖面宽,必须进行大量的、多场景的训练,才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于水火。
训练很辛苦,小伤也是家常便饭,但得益于在大学期间受到的锻炼,训练对汪振宇来说并不难。汪振宇所就读的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救援专业的高职院校,他是该校救援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和他一道在邵阳市矿山救护支队工作的,还有另外两名同班同学。在校学习期间,学校执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且多次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模拟演练“应急调度指挥、绳索救援、医疗急救、矿井灾害事故侦查、矿井局部通风、机器人灭火直升机航空救护”等实习实训项目,这样学生进入实战后,就能迅速进入角色。
对于救援人来说,光有一身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这是救人所需,也是保护自己所需。因此,汪振宇和他的同事,每个人都是多面手——是电工,也是水泵工;是救生员,也是医疗救护员;是机动车驾驶员,还是冲锋舟驾驶员……懂救援破拆,懂风向、火风压,懂地形地貌识图,懂河流中的急流、缓流、暗流和漩涡的分布……在生活中没学会的,在救援队里,他全学会了。
除此之外,强大的心理素质也是救援人的必备素质。汪振宇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出任务的经历,那是一个夏日夜晚,他与同事一起用打捞设备从河里捞出了两名溺水的孩子。汪振宇说:“当触摸到孩子冰冰凉又湿滑的手时,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全身瑟瑟发抖,但将两个孩子送至岸上后,看到孩子全身泛白的趟在那里,内心反而平静了起来”。也是这一次,让当时还是“新兵”的他,第一次深刻地觉得“救援”这份职业的重大意义。
后来,汪振宇经历了更多的事故现场,每一次,他都用自己良好的体能、过硬的业务知识、强大的心理素质,圆满完成了任务。沪昆高速雪峰山隧道车辆燃烧事故,他参与过救援,在被烟雾、颗粒笼罩到伸手不见五指的隧道里,冒着被暗爆炸炸伤的风险,毅然选择勇敢前行,只因“穿上这身衣服,就觉得自己是有使命的”。下矿井救援时,井内温度接近40摄氏度,空气质量也不好,空间逼仄,伸手就能触碰到顶板,脚下踩着的是湿滑的煤块,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救援,经常就是一天一夜,等回到地面休息洗漱的时候,身上的粘着的煤炭用沐浴露都洗不干净,只能用洗洁精搓,有时候甚至皮肤都搓烂了。虽然很累很脏,但“作为一个应急救援人,再苦再累也要往前冲,因为总要有人来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