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孙海洋寻亲成功背后:一名男孩带着被拐记忆生活14年

年少时,符建涛是村里出名的捣蛋鬼。他在山东的田间地头撒欢,偷挖别家的红薯,掰折刚种的小树苗,跳进齐胸深的河里摸鱼。以至于,大人们告诫自家孩子远离他。
不为人知的,活蹦乱跳的符建涛内心有一段儿时的记忆,像是扎进心里的刺。14年来,时常让他感到煎熬。
直到不久前,深圳的民警找到他,让他彻彻底底证实确信了,那是他儿时被拐的片段,虽然残缺不全。
在深圳那个夜晚,他被如今的“三叔”,带到了一对陌生人面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要叫这对人爸爸妈妈,并跟随他们,来到聊城的一个村庄,在留守中长大。

被拐|孙海洋寻亲成功背后:一名男孩带着被拐记忆生活14年
文章插图
寻找符建涛的寻人启事和当年警方的立案通知书。 本文图片均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邵克 图
“黑色星期五”
符建涛的活泼是天生的。母亲彭冬英回忆,周围的邻居们形容两个儿子“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儿子内向老实,二儿子符建涛开朗调皮。那时彭冬英家里开着小卖店,四岁的符建涛会“教”大他两岁的哥哥,偷吃家里鸡腿,要把包装扔到外面去,免得被发现。他会拿钱出去买糖果,然后分给别的小朋友,让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都听从于他。
这调皮可能也导致了日后符建涛多年来的重大误解,对于妈妈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再不听话就把你卖了。”
那是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彭冬英形容那是一个“黑色星期五”,那天以后,“天就再也没有亮过。”
晚上七点钟,彭冬英和孩子们吃完了饭。按照往日,兄弟两个会一同下楼玩一会儿。这天,大儿子的试卷还没有完成,彭冬英要求他,做完之后才能下楼,她自己也留在屋里陪大儿子做试卷,二儿子符建涛就自己下楼去了。
那个时节深圳的天气已经有点凉了,符建涛刚开始穿了一双拖鞋。大概晚上八点钟的时候,符建涛跑了回来换鞋,手中拿着一根棒棒糖。彭冬英还问了句,谁给的。儿子说,隔壁的一个叔叔。
当时彭冬英并没有察觉出有什么异样,她更没想到,这会是最后一次见到儿子符建涛。她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是人贩子为了方便带儿子走,才让他回来换的鞋子。
大儿子的试卷做完了,彭冬英下楼准备把老二找回来。她先是在小区里逛了一圈,没有发现儿子的身影。又去了平日里符建涛一块玩儿的几个小朋友家里,也没有找到。她再一次地搜寻了一遍小区,仍旧一无所获。
彭冬英说,这时候她的脚开始有点软了,她开始哭,她慌了。
她脑海里开始浮现,前段时间电视里播出的一则父亲寻子新闻。那个父亲叫孙海洋,也是深圳的,他的儿子在一个晚上被人拐走。新闻片里,孩子的奶奶举着寻人启事。当时彭冬英还把两个儿子叫到电视机前来,指着电视对他们俩说“你们以后千万可千万不能丢了。”
彭冬英不知疲倦在小区里一遍又一遍地跑着。晚上9点多钟了,她逐渐认清,孩子找不到这件事发生了。她找到小区保安,然后报了警。
她开始仿照别人贴寻人启事,她走进网吧,通宵注册了QQ,尝试着发帖。
不久,孙海洋打来了电话,先是安慰她,让她赶紧把信息发出去,并把失踪信息在一家寻亲网站上登记。突然之间,彭冬英感到有了一个同病相怜的人。
而最后的事实表明,他们二人之间,甚至可以说是“同命相连”。
“白衣男子”
孙海洋是湖北人。按照他的说法,在偏远农村长大的他,2007年和妻子带着3岁多的孩子来到深圳,一心想让孩子在大城市上学、成长。
2007年10月1日,他在深圳当时最大的城中村白石洲沙租下了门店,开始卖包子,这是他多年来养家的手艺。当月3日,包子铺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