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全省道德模范张连钢:常葆“家国情怀”,率队7创世界纪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赵波 李自强
12月2日,张连钢等60人当选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而早在11月5日,张连钢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作为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别专家、“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30多年来,张连钢扎根一线,专注于港口作业电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研究。2013年,在术后恢复期内他临危受命,带领一个平均年龄34岁的团队,在没有经验、没有资料、没有外援的“三无”状况下,破解了十几项世界级难题,带领团队仅用3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需要8至10年才能完成的研发建设任务,打破了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自主创新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如今这座码头先后7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张连钢也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

道德模范|全省道德模范张连钢:常葆“家国情怀”,率队7创世界纪录
文章插图
坚守初心,一生只做一份工作
【 道德模范|全省道德模范张连钢:常葆“家国情怀”,率队7创世界纪录】6日下午,采访人员在山东港口大厦见到张连钢时,他正在忙着给团队开会,本来约好的3点采访,结果会开到3点半还没有结束的迹象。“这是我们技术中心在例行开会,主要研究智慧港口的一些建设推进问题。”参会的人员田昌明说,连钢团队熬过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几十万字的分析论证报告,3000多份技术讨论会记录都是见证。
采访人员的采访让会议提前结束,进入采访环节,每到谈及理想、奉献等话题时,张连钢明显词穷,但涉及技术、码头,却总是侃侃而谈。61岁的张连刚是地道的青岛人,“我从小就喜欢大的机械设备,看到那时青岛港里面的大轮船就特别向往。”张连钢说,1979年,他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为武汉理工大学),作为当时中国船舶及轮机领域知名学府,就读自动控制专业。
大学毕业后,张连钢如愿被分配到青岛港务局安全技术处。这是个“正儿八经”的机关干部岗位,很多人羡慕,张连钢却干得并不开心。“我是学自动控制出身的,就是愿意接触那些大设备、大机械。”张连钢说,那时的港口作业还是汗水经济时代,效率不高、还得全靠人力。“那时装卸工人三班倒,手都磨满了泡,效率却不高。”张连钢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码头上一条5万吨级的化肥船,货舱都比篮球场大。160多个装卸工,分3班昼夜轮流装卸,他发现他从上班到下班八个小时的时间过去,船的货仓的化肥却几乎看不出变化,满满一船需要8到10天才能干完。
这对张连钢触动很大,在他参加工作的第10个月,青岛港启动第一个集装箱码头的建设。24岁的张连钢果断决定放弃机关工作岗位,报名参加了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8号码头52泊位的建设,从此便与集装箱码头结下了不解之缘。

道德模范|全省道德模范张连钢:常葆“家国情怀”,率队7创世界纪录
文章插图
带病拼命干,连续7次刷新世界纪录
扎根港口一线38年,刻苦钻研技术。从参与青岛港第一个集装箱泊位建设,到“六五”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内第一台采用全可控硅直流调速集装箱桥吊的安装、调试,再到主持完成大型轮胎式起重机移动供电技术创新,他用自己的青春,一次次为科技强港贡献着力量。进入21世纪,我国港口在码头硬件、装卸效率方面世界领先,但在全自动、半自动化码头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2013年,青岛港集团党委决定启动建设自动化码头,反复遴选之后,决定任命张连钢担任“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