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工荣获“诚信榜样”称号 平度人民医院用爱护航生命( 二 )


30分钟后,来永光来到了隔离病房。隔离病房里,有一名重症患者,是一位大姐,也是两个女儿的母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加重,连夜,他便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救治。
来到同和隔离病房的第三天,也是大姐病情最重、最焦灼的一天,大姐病情时好时坏,已不能自己下床,精神状态很差,非常紧张,非常恐惧,呼吸支持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加。作为重症专业的医生,来永光心里很明白:这几天就是患者的关键期,需要持续的呼吸机支持。然而,在这个密闭的病房里,长时间的无创通气,病房里气溶胶弥散,如果长时间待在隔离病房里,医务人员暴露和感染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在这种危险的境况下,来永光没有迟疑,就站在患者床边,一边向大姐讲解无创呼吸机的作用和好处,一边帮助她调整呼吸面罩,一边指导她适应呼吸机的节奏,一边观察监测指标的变化,一遍一遍的练习,一次一次的适应。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已经到了夜里11点,他没吃没喝,看着他托着疲惫的身体从隔离病区出来,“咕咚咕咚”的喝着水,同事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同事们问他“累不?”,他笑笑说“我不累,能坚持,只要对病人有帮助就行。”就这样,一天下来,他在隔离病房“苦战”了12个多小时,只为迎来患者病情的稳定。
疫情以来,来永光三次前往隔离病房,共参与救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7人,其中新冠肺炎确诊患者4人,无症状感染者3人,圆满完成了医院交付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

医院|职工荣获“诚信榜样”称号 平度人民医院用爱护航生命
文章插图
(来源:平度市人民医院)
2018年腊月的一天,正在值班的来永光医生接到了急诊门诊的电话,电话里说:来医生,有位病人家属点名说要让你来给病人看看。
放下电话,他急匆匆的赶到了急诊,门口的大娘看着有点眼熟,可一时又记不起来。通过大娘断断续续的描述,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经过。原来,大娘是病人李大爷的老伴,7月份的时候,李大爷因为脑出血严重,在ICU治疗了37天,当时因为病情需要,做了气管切开,并一直使用着气管切开套管,后来病情稳定就带管回家了。在这期间,每过一段时间大娘都要陪大爷来医院换一次套管,可是李大爷行动不能自理,老两口又没有子女,虽然家离医院不远,但每次来都很不方便。这次来医院换套管,大娘想起了当初给大爷治病又好说话的来大夫,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电话里的“点名会诊”。
来永光给李大爷换完套管,和大娘交代了一下平日里的注意事项,刚往外走,大娘在后面紧跟了几步,就又停下了,欲言又止的,好像要说些什么。来医生见状,便问到:“大娘,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大娘忙说到:“没有,没有,奥,嗯,来大夫,大娘和你商量个事,不知道行不行?你看,过完年,我们可不可以不来医院了了?你看,你能不能到我们家里帮忙换换套管?需要多少钱,我们给你?你看……”
看到大娘为难的样子,他拉起大娘的手说:“可以,大娘,不用给钱,您告诉我您家在哪,到时间我去给大爷换。”听到这样的答复,大娘一个劲地说,谢谢,就这样,每过一段时间,他就到家里给李大爷换套管。
也就是从2018年开始,来永光一有时间就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下乡诊疗和急救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三年多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照料、看护重症康复病人的知识要点送到病人家里,把如何使用家用呼吸机的知识传授给病人和家属,将急救知识和技术带进校园、社区,讲给师生和居民们听。让专业、实用、简便的知识和技术走出医院,走进家庭和社会,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