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社|66岁野保员每天巡湖20公里,守护“候鸟天堂”


汤国社|66岁野保员每天巡湖20公里,守护“候鸟天堂”
文章插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9日讯(采访人员蔡欣星 通讯员汤志坚)早晨7时30分,气温低至0℃,东西湖柏泉街红星路府河大堤外的天鹅湖畔,时有阵风起。66岁的野保员汤国社和四位队员,戴上护耳、帽子和手套,拿上望远镜、铁锹、垃圾桶,沿着府河大堤开始巡湖。这往返一趟便是10公里。
武汉府河湿地每年聚集的水鸟稳定在四五十种、2万只左右。随着府河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从10月下旬开始,数万只冬候鸟不远万里来这里过冬。

汤国社|66岁野保员每天巡湖20公里,守护“候鸟天堂”
文章插图

正在巡湖的汤国社。采访人员蔡欣星 摄
12月28日一早,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跟随汤国社开始巡湖。东西湖大堤下,一座简易帐篷,门上挂着“府河湿地护鸟屋”的牌子,这里便是巡湖的起点,也是队员们休憩、换班的地方。沿着一片杨树防护林向东走,一路上鸭鸣鸟叫声不绝于耳,远处的府河天水一色。眼下正值冬季枯水期,湖面上形成多个小水洼,芦苇丛生。水面上每隔几百米,就有大群水鸟簇拥在一起。
“巡湖首先是观察有没有受伤的候鸟,其次就是看围网有没有破损。”汤国社8年前主动加入护鸟队,也是巡湖时间最久的队员,对这份工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时天鹅湖沿线为了阻止偷猎者进入湿地盗猎候鸟,修建了一人多高的围网,圈出了一片3600余亩的水面便于候鸟栖息。巡湖时队员们要格外注意,围网是否有破损,以便及时修补。
巡湖、护鸟,必须懂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10月20日,这是汤国社每年都会格外关注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开始,西伯利亚的大雁会陆续来此越冬。隔着堤岸百米的距离,汤国社向采访人员介绍哪种是灰雁、鸿雁、豆雁,而在普通人看来,如此远的距离几乎分辨不出种类。“10月20日来第一批,3月底4月初再离开,大雁很爱干净,白天经常在湖面洗羽毛,晚上才出去觅食。”在成为野保员前,汤国社从事建筑行业40多年,并不懂鸟,但现在他看一眼就能分辨出鸟的种类。

汤国社|66岁野保员每天巡湖20公里,守护“候鸟天堂”
文章插图

这里是巡湖的起点,也是护鸟队员们休憩、换班的地方。采访人员蔡欣星 摄
巡湖时,正遇上一个教育机构的观鸟老师带着学生家长们前来观鸟。汤国社安静地听上一会,学习一些候鸟知识,如果有必要,他再提醒,比如不要故意逗鸟,不要穿鲜艳衣服刺激鸟,不放飞风筝和无人机。
每年冬季是观鸟旺季,尤其是天气晴好的周末,大堤上停满私家车。汤国社巡湖时总不忘叮嘱不要逗鸟,向前来观鸟的市民宣传候鸟保护常识,并沿途捡拾垃圾,保护候鸟栖息环境不受破坏。
包括汤国社在内,府河护鸟队目前共有26名队员,由附近村民和柏泉街园林公司的职工组成。护鸟队在天鹅湖沿线设立了3个护鸟帐篷,分为白天、夜晚两班24小时值守。柏泉街也在沿线设置各类护鸟标语、横幅、警示牌,提醒观鸟市民,呵护越冬候鸟。
“这个季节能看到的候鸟种类,比我小时候看到的还要多,到元月份,集聚的候鸟可达3万多只,这里热闹得很。”从小住在天鹅湖畔的汤国社,看着天鹅湖声名鹊起,十分欣喜。就在两年前,他也从湖畔的村湾老宅搬入了柏泉街新建的还建小区。他说自己的居住环境也和这府河湿地的生态环境一样,不断变好。
【 汤国社|66岁野保员每天巡湖20公里,守护“候鸟天堂”】【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