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桥|最后的渡船:夫妻摆渡24年零事故,8年未涨价少收上百万,过江桥建成就停渡

【 过江桥|最后的渡船:夫妻摆渡24年零事故,8年未涨价少收上百万,过江桥建成就停渡】过江大桥开建数月,喻华文、钟翠仙夫妻俩和村民们一样充满期待。但夫妻俩也知道,他们的摆渡生涯迎来了“最后的时光”。
过去24年,“你撑船来我掌舵”的夫妻俩在四川内江水心坝渡口摆渡,每天少则运送约300人次过江,多则两三千人次。至今,每人每次1元的票价已8年未涨,不少人还享受着40元至64元不等的“年票”价格,夫妻俩对小学生、敬老院老人、家庭困难者等也不收费。

过江桥|最后的渡船:夫妻摆渡24年零事故,8年未涨价少收上百万,过江桥建成就停渡
文章插图
渡船靠岸上下乘客
喻华文称,24年来,“起码少收100万元,利润给了村民”,方便了大家。而他和妻子每年只挣了一点人工钱,“当不了(不如)打工”。
“大桥修通,方便大家。到时船停了,我俩也该退休了。”都已57岁的喻华文和妻子表示,在最后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将在渡口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到善始善终。
24年零事故
水心坝渡口所在的四川内江市椑木镇水心坝村三面环水,半岛最远端离椑木镇场镇约15公里,但跨过沱江便是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场镇。
在老人们记忆中,至少在过去七八十年间,水心坝村数千村民绝大部分选择乘坐渡船出行,从最初的小木船到如今的机动客船,不论是赶集还是外出往返,坐渡船过江一直是首选。

过江桥|最后的渡船:夫妻摆渡24年零事故,8年未涨价少收上百万,过江桥建成就停渡
文章插图
渡船连接水心坝和白马镇两岸
喻华文清楚地记得,自己和妻子第一天开船运送村民过江,是在1997年6月14日。“当时也为了方便村民过河,因为原来的(渡)船更小,我就换了大船。”那一年,喻华文和妻子都是33岁,“你撑船来我掌舵”,开始了每天天亮开船、天黑收班的摆渡生涯。

过江桥|最后的渡船:夫妻摆渡24年零事故,8年未涨价少收上百万,过江桥建成就停渡
文章插图
喻华文正在开船
钟翠仙不会开船,便负责起航时用竹篙撑船,靠岸时挂好纤绳,24年间一直反复做这一串动作,十分娴熟,她手上厚厚的一层茧和裂痕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此外,她还负责收费,迎来送往间,看见老人、小孩或背有重物的乘客,时不时地扶上一把。“一年365天,我几乎每天都在船上度过,遇到过年过节人多时,休息都很难。”
航线数百米,单边需两三分钟时间,每天渡船在江上至少来回20多趟。“每天至少有300人次坐船,过年的时候人更多,有两三千人次。”喻华文说,这些年来,除了最初那艘船,他已换了4艘船,如今常用的一艘船已用了七八年,停靠在码头边的另一艘船是过年人多时的备用船。每年只有汛期“涨大水”停航半月左右,起大雾时早上可以晚点开船。“但不开船,也要在船上检修。”
这些年,为了航运安全,喻华文也请了师傅和他轮流开船。“开一天,休息一天。这些年从来没有出现过安全事故。”喻华文庆幸地说,曾遇到过乘客不顾自身安全,不听劝告,行驶过程中在船头俯身拍照,为此他与乘客发生过言语争执。
“现在,水心坝村出去的水泥路打通了,我们也只在白天出船了。”早些年,乘坐渡船是“最佳选择”时,他们也曾时不时接到村民求助,半夜紧急开船送人过江。他们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除夕夜,当电视里数着新年倒计时,急促的电话声响起,“当时,一个孕妇要生了,我们赶紧去开船。结果人刚送过江,那孕妇下船就生了……”
便宜的船费
住在水心坝半岛上的张大爷说,几十年来,水心坝大多人以种菜为生,不少人每天挑菜过江到白马镇上去卖,或到白马乘坐公交车进城卖菜。“这么多年,我们挑再多的菜过河,他们都没单独收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