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秘闻:明宣宗朱瞻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女人

【野史秘闻:明宣宗朱瞻基生命中的三个重要女人】宣宗朱瞻基 , 仁宗长子 , 明朝第五个皇帝 , 年号“宣德” 。1426年 , 仁宗朱高炽病逝 , 朱瞻 宣宗像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 , 时值壮年 , 精力充沛 , 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 , 且可以不用 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 , 可谓恰得其时 。当年成祖曾经预言他是 个“太平天子” , 此语果然没错 。虽然宣宗在位仅有10年时间 , 但他是个守成之君 , 承继明 朝开国60年来的基业 , 以自己德政和治道而载入史册 , 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 。
网络配图
宣宗骑马图永乐十二年(1414) , 为了让朱瞻基接受战场的历练 , 朱棣命他随自己亲征蒙古。朱棣已经让朱瞻基体察了民间疾苦 , 学习处理政务 , 似乎只有再让皇太孙在战场上磨砺之 后才会让他日后成为文武兼备的一代圣君 。朱棣并没有让朱瞻基荒废学业 , 命随军大臣在行 军过程中继续教授他经史 。皇太孙有时又跟随成祖朱棣检阅部队 , 学习战法 。六月 , 明军与 蒙古铁骑展开激战 。宦官李谦自恃勇猛 , 带着朱瞻基加入战局 。朱棣得知皇太孙身涉险境 ,  急忙派军将朱瞻基解出战场 。李谦自知犯下大错 , 自杀身亡 。
正是在祖父朱棣的精心培育下 , 朱瞻基文韬武略、熟悉政务 , 为将来治理国家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 。朱棣十分欣慰 , 曾对朱高炽说朱瞻基日后必然是一个太平天子 。如前文所说 , 朱棣之 所以传位于朱高炽 , 或与钟爱皇太孙朱瞻基有很大的关系 。朱瞻基机敏过人 , 多次维护了其 父朱高炽的储位 。有一次 , 成祖朱棣命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拜谒太祖朱元 璋的孝陵 , 朱瞻基随往 。太子朱高炽身体肥胖 , 还有脚疾 , 行走不便 , 由两个太监搀扶仍然 踉跄 。朱高煦在后面看见 , 故意在众大臣面前羞辱太子 , 说“前人蹉跌 , 后人知警” 。没想 到年幼的朱瞻基在后面随即反驳 , “更有后人知警也” , 顷刻之间为父亲解围 。朱高煦回头 看到朱瞻基 , 意识到在争夺储位的道路上朱瞻基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
幼年受到的良好教育 , 使朱瞻基能吟诗作赋 , 擅长书法绘画 。他登基后经常在春秋时节 , 与诸儒臣登临万寿山 , 泛舟太液池 , 良辰美景 , 赋诗唱和 。他的诗侧重于重农、求贤的内容 , 表达了他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治国理念 。宣德四年(1429)十月 , 朱瞻基来到文渊阁 , 与 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李时勉等儒臣谈经说道 。他随手翻阅着经史书籍 , 和儒臣们讨论其中蕴意 , 进而探讨治国的得失 。君臣谈古论今 , 相谈甚欢 。宣宗兴致盎然 , 特命御膳 房拿来好酒 , 设御宴款待他们 。席间 , 他告诫儒臣们 , 自古想要治理好国家的君主都崇礼重 士 , 你们是辅佐良臣 , 对于国家政事一定要知无不言 。他还赋诗一首 , 赐给杨士奇等人 , 有如下诗句:“大经大法古所训 , 讲论启沃良足娱 。朝廷治化重文教 , 旦暮切磋安可无?”朱 宣宗绘《花下狸奴图》瞻基认为读书讨论不但能陶冶性情 , 还是治理国家的良策 。不久 , 他将自己所作的《猗兰操》赐给朝臣 , 再次告诫朝臣要举荐贤才 , 只有唯才是举才能治理好国 家 。他涉猎较广 , 绘画则以山水、花鸟见长 。他所绘《戏猿图》、《花下狸奴图》手法细腻  , 颇见功底 。另绘有《寿星图》一幅 , 赐给老臣夏原吉 。又有《瓜鼠图轴》等流传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