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人名人尊称为子 中国古代被尊称为子的人有哪些

为什么古代人名人尊称为子 中国古代被尊称为子的人有哪些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子姓,孔氏,名丘 ,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

2、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 , 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

3、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 。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 , 被称为“亚圣” 。

4、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 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
【为什么古代人名人尊称为子 中国古代被尊称为子的人有哪些】5、孙武子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 , 字长卿 ,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 , 受到重用为将 。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