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徐立京对话王蒙:二十四节气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什么意义?( 二 )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法对四时变化的概括 , 也是一首简明、纯真、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对于天地、对于神州、对于中华民族、对于先祖、对于重农亲农的先民生活的颂歌、情歌 。 它对汉字的运用达到了清丽质朴、通达轻松的极致 , 流露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躬耕劳作、天下太平的哲学与社会理想 , 而它的平仄、音韵、叠字、对仗、回旋、照应也都浑然天成 , “春雨惊春清谷天” , 这是天诗天韵天词 , 是全中国普及的好诗句 。
七十二候 , 更丰富、更欢实、更蓬勃、更“给力” 。 什么“鸿雁来、寒蝉鸣、蚯蚓出” , 什么“桃始华、萍始生、禾乃登” , 什么“水始冰、雷乃发声、土润溽暑” , 什么“蝼蝈鸣、鹿角解、蝉始鸣” , 什么“王瓜生、苦菜秀、靡草死” , 什么“反舌无声、豺乃祭兽、征鸟厉疾”……大大小小的植物、动物 , 高天厚土的种种自然现象 , 我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听过的没听过的、知道的不知道的 , 七十二种物候的总结描摹是那么形象、那么细致、那么独特 , 时不时让人出乎意料 , 又经常令人会心一笑 。
【历法|徐立京对话王蒙:二十四节气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什么意义?】当然 , 作为动物学、植物学与气象学的图表来说 , 七十二候的说法或有瑕疵 , 但是正如你的新书所言 , 七十二候 , 是天文观 , 是以黄河流域为依据的地理观 , 是季节与气候的时间观 , 又是农业生产、农业文明观 , 更是中国人的生命观 , 是自然观 , 是世界观 , 是宇宙观 , 是自古弥留的乡愁乡情 , 是对于神州大地的赞美与亲近 , 是对各种生命现象的关注、兴味、好奇、想象与富有好生之德的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