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的功效与作用 莴苣

莴苣的功效与作用 莴苣


莴苣别名:莴苣菜《肘后方》,生菜《食经》,千金菜《清异录》,莴笋《滇南本草》 , 莴菜《纲目》,藤菜《河北药材》 。
性味:味苦、甘,性凉 。
归经:入胃、小肠经 。
入药部位:为菊科莴苣属植物莴苣Lactuca sativa L.的茎和叶 。
形态特征:果实呈椭圆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略扁 , 长3-5mm,宽1-2mm 。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 , 少有棕褐色 , 具光泽,一端渐尖,另一端钝圆,两面具6-7条弧形纵肋,上部有开展的柔毛,质坚实 , 断面类白色;外表皮搓去,成纤维状,除去外皮后,内为棕色种仁,富油性 。无臭,味微甜 。以颗粒饱满、色灰白、质坚实、味甜者为佳 。

莴苣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
外用:适量,捣敷 。
炮制:春季嫩茎肥大时采收 , 多为鲜用 。
莴苣的功效主治功效:利尿,通乳 , 清热解毒 。
主治:小便不利 , 尿血,乳汁不通,虫蛇咬伤,肿毒 。

莴苣的配伍1、治产后无乳 , 莴苣三枚 。研作泥,好酒调开服 。(《海上集验方》)
2、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 , 作饼贴脐中 。(《海上集验方》)
3、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 。(《纲目》引《杨氏方》)
4、治沙虱水毒 , 敷莴苣菜汁 。(《肘后方》)
5、治蚰蜓入耳,莴苣叶一分(干者),雄黄一分 。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 , 如皂角子大 。以生油少许 , 化破1丸、倾在耳中,其虫自出 。(《圣惠方》)
6、治阴疝肿缩疼痛,莴苣(切)半斤,皂荚(锉碎)三挺,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一两 。上三味,少用水煮,令相得,不可太稀 。乘热用布三两重裹,熨肿处,冷即易,频熨自消 。(《圣济总录》)

莴苣的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多食昏人眼;有目疾者忌食;患冷人不宜食;同蜜食令人下利 。
莴苣的相关论述1、《三农纪》:莴苣,《图经》云:叶如莴苣而皱 , 泽白洁嫩,断之有乳,老则起苔,花黄 。花黄如初绽野菊成攒,旋开结子 , 花罢萼敛,子上有毛,随花飘落 。《食经》云:生菜不离园,宜生挼食 。脆美 。《唐书》:春设春饼,生菜名春盘 。《异物志》云:紫苣和土作器 , 火锻如铜,故名石苣 。《本草》云:宜广植花果蔬圃中,远蛇虫 , 嫩可采叶,长可采苔 , 以供食用 。春菜之最者 , 莫若此也 。植艺:白露下种,九月栽 。花初收时,采其子 。先择肥熟土治作畦 , 水饮足,以子匀撤之,上以细灰粪盖 , 芽生频浇,长三四寸,移栽成区,相去六七寸一兜,常灌勤耘 。春种者亦佳 。
【莴苣的功效与作用 莴苣】《植物名实图考》:莴苣,《食疗本草》始著录 。《墨客挥犀》谓自呙国来,故名 。有紫花、黄花两种,腌其苔食之,谓之莴笋 , 亦呼为苔干 。李时珍谓苦苣、莴苣、白苣,俱不可煮食 , 通可曰生菜 。然苦苣生食固已,莴苣叶苔 , (火刍)之、羞之,五味皆宜 。唯白苣则北人以叶包饭食之 , 脆甘无侪,且耐大嚼,故以生菜属之 。而莴苣之美,则在苔,盐脯御冬 , 响牙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