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怎么打的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秦国没能直接灭了赵国?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公元前262年,韩国官员冯亭,被韩王派到了上党郡做官 。然而对于这份任命,冯亭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
因为当时的上党郡,已经即将被割让给秦国 。冯亭此去,就是要代表韩王,完成对上党郡的交割 。放在后世,冯亭这个行为,无疑会被人骂作‘卖国贼’,是要遭到万人唾骂的 。当时虽然没有卖国贼这个词,但冯亭如果真的代表韩国,割让了上党,那以后冯亭在韩国这边,绝对会被千夫所指,此后这辈子都不得安宁 。
对此,冯亭自然也不愿意 。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热爱自己国家的人,愿意代表国家,割让自己国家的领土给敌国 。但问题是,就在不久之前,秦国大将白起,刚刚率兵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地区 。韩国地形比较特殊,上党地区只能通过野王地区,和韩国本土其他地区连接 。所以,一旦野王地区被攻占,那么上党地区,就彻底成了一块飞地 。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的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秦国没能直接灭了赵国?

文章插图
如此一来,韩国就算不想给地盘,也是有心无力 。因为此时的上党,早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了 。如果韩国不给,秦国完全可以武力占领 。
所以,当时冯亭被派往上党,除了要完成上党郡的交割任务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特殊的使命 。那就是要让上党郡的交接,尽可能地给韩国带来更多的好处 。别看此时上党郡已经是秦国的囊中之物,但上党百姓的人心还在韩国,这就是韩国手里最好的一张牌 。
如何打好这张牌,为韩国争取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冯亭的任务了 。
而冯亭上任之后,很快就成了上党地区的最高负责人 。此时上党地区和韩国的联系,早已被彻底切断 。所以,此时上党地区所有的决策,最后其实都是由冯亭说了算的 。而接下来,冯亭仔细分析过上党地区的形势之后,竟然直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冯亭决定,要带领整个上党,直接投降赵国,而非投降秦国 。
冯亭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为了挑起秦国和赵国的矛盾 。一旦赵国参战,韩国联手赵国,便有了翻盘的可能 。从当时的时局来看,这几乎也是韩国唯一的机会了 。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的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起来的?为什么秦国没能直接灭了赵国?

文章插图
但是冯亭怎么都想不到,他的一念之差,会对整个韩国,乃至整个战国历史,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冯亭的这个决定,后来赵国和秦国之间,不但进行了一场上百万人的大混战,而且此战之后,赵国更是被秦国坑杀了四十多万人,这就是历史著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直接导致战国后期唯一有能力和秦国争锋的赵国,瞬间衰落下去 。这一战结束之后,战国历史便从七国争霸,逐渐过渡到秦灭六国的阶段了 。
那么,冯亭作为韩国官员,为什么他的决定,最终会导致秦赵两国进行主力决战?历史上那场真实的长平之战,到底是怎么打的?为什么在这一战当中,赵国主力会被秦国全部歼灭?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已经是衰弱至极,为什么秦国却没能直接灭了赵国呢?
想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战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开始说起 。
战国初期,经过春秋时期数百年的乱战之后,那些小诸侯国,逐渐被兼并消灭 。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大诸侯国 。这几个大诸侯国,就是后世所谓的‘战国七雄’ 。当然,除了战国七雄之外,像越国、鲁国、宋国这种二流强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在战国中后期,被那七个强国吞并了 。
而进入战国时代之后,因为周王室进一步衰落,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打仗了,根本没有任何规则可言 。在这个过程当中,位于西方的秦国,逐渐强大了起来 。
秦国也是一个老牌诸侯国 。在春秋时代,秦国还曾经在秦穆公时代,称霸于诸侯 。不过再之后,因为有晋国的存在,堵住了秦国的东出道路 。所以自秦穆公之后,一直到战国时期,秦国始终无法走出函谷关半步,一直只能被堵在函谷关以西 。
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随着晋国出现了‘三家分晋’这种事情,变成了韩赵魏三国,秦国便觉得又有了东出的希望,再次向三晋方向进攻 。但是结果,面对分裂之后的‘晋国’,秦国依然打不过 。甚至就连三晋之一的魏国,都可以吊打秦国 。在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当中,魏国五万新兵,竟然正面打垮了五十万秦国精锐 。如果当时魏国能够专注攻打秦国的话,说不定秦国在战国初期的时候,就已经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