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故事由来 腊八粥的故事由来和寓意

腊八粥的故事由来 腊八粥的故事由来和寓意

1、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 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
2、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 , 称为“佛成道节” 。
3、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 , 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 , 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 , 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

4、更为讲究的人家 , 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

5、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 , 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 , 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 , 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

6、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
7、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民间,关于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有相传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来的 。据说,朱元璋小时家中很穷,父母把他送到一财主家去放牛 。这个财主对他十分虐待 , 他常常挨打,吃不饱饭 。有一天,他牧牛归来过一独木板桥 , 没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桥去,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谭关进一间屋子里不给饭吃,他饿得在屋中直转,想找点吃的,突然,发现屋中有一鼠洞,便扒开 , 没想到这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还有红枣,但都是那么一点点,他便把这些东西合并在一起 , 煮了一锅粥,因已饿极 , 吃起来觉得十分甘甜可口 。
【腊八粥的故事由来 腊八粥的故事由来和寓意】8、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腻了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粮豆煮的粥,便叫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满朝文武官员们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如今,喝腊八粥的习俗已逐渐失去了本意,变成了娱人的有趣的饮食习俗了,因地域不同 , 粥的熬制方法也异常丰富多彩,呈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