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技术有哪些? 蛋鸡产前管理需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技术有哪些? 蛋鸡产前管理需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在产蛋率方面,与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 。那么,蛋鸡产前管理需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水平呢?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抓好:
一、控制好蛋鸡的饲养环境
此时控制好环境因素非常重要,适宜的温度为13~23℃,冬季不能低于5~8℃,夏季不能高于30℃ 。鸡舍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 。
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含量应小于0.3% , 氨气浓度小于15~20毫克/升 。

鸡的饮水不可间断,饮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和产蛋率的上升而定,气温高时饮水量增多 。
二、保证饲料的营养供给
适时将鸡饲料过渡到蛋鸡预产期饲料、预产期饲料含蛋白19%、钙2%,饲料中多维素的含量约为青年鸡的2倍 。
【蛋鸡产蛋期的日常管理技术有哪些? 蛋鸡产前管理需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开产期是母鸡一生中负担最重的时期,这期间鸡只采食量从每日75~80克逐渐增加到110克左右,但仍有可能造成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为使其顺利进入
产蛋高峰期,减少高峰期可能发生的营养负平衡影响生产 , 从110~120日龄开始应给予产蛋初期料 。125~130日龄开始(或产蛋率达到5%时)给予产蛋高峰期饲料 。

三、调整鸡群、实施分群管理
在蛋鸡育成期,需要及时根据鸡的大小、强弱、公母分群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 , 重新组合鸡群 。
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他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 。体重过重的鸡 , 使他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 。上笼时鸡的体重均匀度应大于80% 。

在分群时,要特意将那些小弱鸡进行分栏饲养,加强管理,精心饲喂 。
青年鸡育成之后,必须转入产蛋鸡舍上笼饲养,养殖过程中应当提前转群,使青年鸡适应新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开产后产蛋率的增加幅度 。
四、科学合理地进行光照补充光照是临产前蛋鸡工作的重要内容,鸡群的光照要从育成鸡每日10小时,逐渐延长到开产后的每日16小时 。光照强度以10~12勒克斯效果最好 。
笼养鸡舍的灯泡是安装操作走廊的上方,到各层笼的距离可相差1倍多,所以不可能使各层笼的光照强度完全一样,只能是以下笼鸡保证得到最低有效光照 (10~12勒克斯)为标准 。
五、做好鸡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上笼操作对鸡造成较大应激,此时鸡体代谢旺盛 , 抵抗力差,极易受到病原侵袭,所以必须加强卫生防疫工作 。
要杜绝外来人员进入饲养区和鸡舍,饲养人员进入前要消毒,保持鸡舍环境、饮水和饲料卫生 , 要定期进行带鸡消毒和鸡场内外的消毒 , 减少疾病发生 。
此外,注意使用一些抗菌药和中草药防止大肠杆菌和霉形体病的发生 。在产前要完成鸡群的驱虫和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产蛋期间鸡群的健康 。
同时,还定时去鸡舍巡查,注意细致观察鸡的精神,采食、呼吸、粪便和产蛋率上升等情况 ,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