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轼有关的食物 与苏轼有关的食物是什么

与苏轼有关的食物 与苏轼有关的食物是什么

1、东坡肘子 东坡肘子产生之功非苏轼,而在于苏轼之妻王弗 。相传,王弗在家炖肘子时因一时大意,不小心让肘子焦黄粘锅,于是连忙加料再烹煮 , 以掩饰焦味 。结果味道却出乎意料的好,苏轼大乐 , 并且自己反复炮制,留下了记录,向亲朋好友大力推广 , 于是东坡肘子便由此传世 。这道菜肥而不腻、粑而不烂,色、香、味、形俱佳 。
2、东坡春鸠脍
苏东坡先生在黄州的日子里,常到周边走动,一方面写诗,一方面喝酒 , 春鸠脍便也就移植了 , 且有新意 。春天,苏东坡来到黄州相邻的一个州———罗州,今天的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 。这个罗州从北齐到南宋,一直非常有名,物产丰富 。
城建豪华,风景优美,特别是其独有的特产蕲菜、蕲艾、蕲龟、蕲蛇、蕲竹闻名八方,苏东坡先生就吃用蕲菜做的春鸠脍 。北宋时期,斑鸠还是普通的鸟类,极容易获得 , 鸽子是从斑鸠驯化而来的 , 惟斑鸠胸宽、翅尖窄、颈长,不宜远途飞翔 。

取斑鸠胸脯肉,精切细丝 , 再切蕲段、姜丝、丁香干丝若干,用鸡蛋清拌好斑鸠丝 , 搁蕲芡抓匀,锅中烧热茶油,将斑鸠丝投锅里炸散捞起,将蕲段、姜丝、丁香干丝清炒,八成熟时,复投入斑鸠丝,佐盐、胡椒粉、葱花合炒 。
于是蕲菜的辛香、丁香干子的豆韵、斑鸠丝的野鸟气息合并了春时的新鲜味道 , 实在是清新爽口,佐酒之佳肴 。苏东坡先生在罗州城吃了春鸠脍,就又去到罗州城外游览,蕲河两岸垂柳依依,蛙鸣鸟啼,蕲绿水白,小桥渔舟,忽见城墙涵辉阁上有一联“霁容天在水,春态柳藏桥” 。

顿觉有趣,又觉有憾,于是前往,挥毫写出“春色柳藏桥”,便是“霁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桥”,一字之改使对子完美无缺了 。苏东坡游完罗州返回黄州 , 就将春鸠脍带回去,东坡春鸠脍则是后人加上的,原意是苏东坡乃天下大诗人大美食家,加上东坡二字,就提高了春鸠脍的格调 。
3、东坡鱼
这道菜色泽红亮 , 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带香辣 。鱼先抹上盐,肚里塞上大白菜叶 。热油锅,将鱼与葱段一起煎至半熟,加入生姜片,浇上咸豆汁或者酱油与酒 , 煮至熟 。
【与苏轼有关的食物 与苏轼有关的食物是什么】
起锅前 , 将切细橘皮撒在鱼上,盛盘上桌 。鲫鱼抹上盐加入少许酒略为腌一下,稍热油 葱姜炸锅 放入鱼 煎一下然后用豆苗垫底 鱼和葱姜放在上面 淋上少许酱油蒸熟 。
现今留传的东坡鱼有各种做法,如东坡糖醋鱼、东坡鳊鱼、东坡墨鱼、东坡鳜鱼、东坡鲥鱼、东坡鱼头、东坡鳆鱼、东坡鲈鱼等,反正炸、烹、煮、蒸不一而足;但最佳的做法,还是当年苏东坡创制的东坡鱼 。
4、东坡肉
东坡肉属浙菜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 。菜品薄皮嫩肉,色泽红亮 , 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 , 香糯而不腻口 。东坡肉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
东坡肉用猪肉炖制而成,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 , 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 , 带有酒香,十分美味 。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 。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黄冈 。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冈,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
5、东坡豆腐
苏轼被贬黄州时,因为俸禄不高 , 所以生活过得比较简朴,经常下厨待客 。无奈食材有限,只能尽量将有限的食材做出最美的味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用黄州豆腐制作了一道菜,大家吃过后决口称赞,后来苏轼被贬到哪里,这道菜就在那里流传开来 。
6、东坡吃野鸡写《野雉》诗,吃鳊鱼写《鳊鱼》诗,吃鲍鱼写《鳆鱼行》,吃竹笋写《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吃蟹写《丁公默送蝤蛑》 , 哪怕一碗粥也要入诗《豆粥》,小小一碟时蔬也成全了一首《春菜》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