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翻译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9月9日忆山东的诗意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翻译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9月9日忆山东的诗意

文章插图

01

唐朝有过一对名人兄弟 , 弟弟当过两回宰相 , 他的诗作清新 , 风格接近其兄长 , 官位也高于兄长 , 但名气远不如兄长 。先来看看他的诗:

山月晓仍在 , 林风凉不绝 。
殷勤如有情 , 惆怅令人别 。

看到这首《别辋川别业》 , 他的身份也就出来了 , 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诗佛”的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弟弟——王缙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写给这个弟弟王缙的: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维年少成名 , 其实弟弟也不弱 , 科举及第后 , 为官持重 , 也具文采 , 只是哥哥名气过于大 , 也太有才华 , 集诗人、画家、音乐家、官员于一身 , 后人几乎不曾知晓弟弟王缙了 。王维共兄弟四人 , 王维王缙关系最亲 , 感情最好 , 《旧唐书》记载 , 王维临终的最后一件事 , 是“忽索笔作别缙书” , 遗憾那时王缙还在回京的路上 。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翻译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9月9日忆山东的诗意】“安史之乱”是这两兄弟的人生分水岭 , 王缙时任太原少尹 , 协同大将李光弼镇守太原 , 王维跟随玄宗出逃 , 却不慎走散 , 被叛军擒获 , 本想蒙混过关 , 不成想太过有名 , 被人认了出来 , 押解到洛阳 , 被逼之下做了旧职 。叛乱平定后 , 王缙守卫太原有功 , 升为刑部侍郎 , 王维作为变节官员 , 死罪难逃 。王缙对这位兄长 , 历来崇拜之至 , 爱护有加 , 此时立即求见肃宗 , 望圣上体谅兄长是心有隐情暂时依附叛军 , 并拿出裴迪看望王维时带回来的一首《凝碧诗》作证 , 王维诗中写道:

万户伤心生野烟 , 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落叶深宫里 , 凝碧 池头奏管弦 。

肃宗看了诗 , 略有迟疑 , 王缙立马表示:愿意卸去官职 , 换取兄长一条活路 。终于 , 唐肃宗免去了王维的死罪 , 念其才学 , 仅降为太子中允 , 两兄弟终得保全 。

多年之后 , 王维升任尚书右丞时 , 弟弟王缙只身在京城之外 , 王维上书《责躬荐弟表》 , 请求免去官职 , 换取弟弟回京 , “两人又俱白首 , 一别恐隔黄泉” , 言辞恳切 , 令人动容 。朝廷念其兄弟情深 , 王缙也确有才干 , 不久后准予召回长安 , 王维上谢恩状后回归田园 , 不久后 , 在盼望弟弟回京中离世 。

两兄弟的手足情深 , 令人感喟 。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翻译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9月9日忆山东的诗意

文章插图

02

这第二对兄弟 , 是宋朝的 。

有一首词至今传唱 , 序言写道:“丙辰中秋 , 欢饮达旦 , 大醉 , 作此篇 , 兼怀子由” , 留下“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的千古佳句 , 这就是苏东坡与苏子由 , 一对千古兄弟 。

“三苏”之老苏苏洵 , 给两个兄弟取名一个苏轼一个苏辙 , 是有含义的 , 《左传·庄公十年》里有“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 辙就是车辙 , 都跟车有关 。

苏洵曾专门写了一篇散文《名二子说》 , 说明这两兄弟的名字 , 大意是:一辆车的车轮、辐条、车厢等都是对车有功用的部件 , 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 , 看上去好像是没什么用处的 , 但如果去掉这横木 , 车子看起来就不完整 。取名轼呢 , 就是因为担心这娃的才华过于醒目而不懂得避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 , 但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在行车功劳里 , 即使车毁马亡 , 车辙还在 , 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 。取辙字 , 我想这儿子是能够免灾祸让我放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