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产茶园的症结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管理要点

低产茶园的症结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管理要点

低产茶园改造后,必须搞好茶园管理工作,才能保持改造后较长时期内的稳产高产 。尤其是头1/2年的管理,是改造成败的关键 。改植换种新茶园的管理基本可按前面所述的幼龄茶园方法进行 。重修剪和台刈的茶园主要抓好疏技修剪、合理采摘、防治病虫、中耕施肥等关键措旌 。
(1)疏枝修剪 。更新改造后的茶树 , 不如幼苗分枝有规则,枝桩上会发生许细弱浓密的小枝,使茶蓬闷闭,易发生病虫 。簇生的小枝为保其生存而互相竞争,影响骨干枝的生长成形 。因此在修剪新枝同时 , 必须进行疏枝 。剪枝时应做到留壮去弱,留高去低,保留新枝20根-30根,低层生长的细弱枝条全部剪去,使之通风透光,养分集中 。

春茶后重修剪茶树,当年秋末可打顶采,次年春茶后在离地50厘米-60厘米处定型修剪,以后逐年采用轻修剪 。经过3年培养,茶树可形成层次分明的3层有效分枝 。春茶台刈的茶树,第二年早春离地约30厘米处定型修剪,第三年早春离地50厘米-60厘米处定型修剪 , 以后逐年采用轻修剪 。其他季节改造的茶树,可根据新梢生长情况确定定型修剪的时间 。
(2)合理采摘 。改造后的茶树 , 头两年的采摘与幼年茶树一样 , 强调以养为主 , 以采为辅,打顶轻采 , 少采多留 。
重修剪后的茶树长出粗壮枝条,芽叶旺盛,是人为塑造采摘面的关键阶段,特别要注意采留标准,实行打顶采摘与分段修剪相结合 , 控制树冠面高度,使蓬面向水平方向发展 。当年新梢在秋季可以打顶一次,次年春茶坚持留2叶-3叶,春茶后轻度定型剪 。以后,要特别注意茶蓬边枝的留养,一般要留2片-3片叶,以利扩大蓬面,达到成形,第三年逐步过渡到以采为主的手摘方法 。

台刈后的茶树,第一年不采,第二年打顶采,第三年经过第二次定型修剪后,高度达50厘米以上 , 采取春茶留两叶、夏茶留一叶、秋茶留鱼叶的方法进行采摘 。随着树冠的形成 , 即可按成年茶树的采摘方法进行采摘 。
(3)防治病虫害 。一般的衰老茶园都有病虫危害的情况,因此,改造后需及时防治 。树冠改造后,剪口容易感染病菌,一般可采用常规药物防治 , 应尽早喷施石硫合剂 。新梢萌发后,由于芽叶旺盛 , 持嫩性好,致使病虫有了足够的食料和寄生场所,常常引起茶蚜、刺蛾、小绿叶蝉等害虫的蔓延 。应注意掌握虫害发生规律,及时喷药防治,确保新梢正常生长 。

(4)中耕施肥 。杂草丛生也是衰老低产茶园的特点之一 。茶园改造后,树冠覆幅?。?土壤裸露多,潜在的杂草种子,残留的草根草茎,得到了更充足的阳光和土壤条件,就会萌发滋生蔓延起来 。特别是靠近茶树根部的多年生杂草 , 更易滋生 。所以改造后茶园要与幼龄茶园一样精心管理 。中耕除草必不可少 。春、夏季各浅耕一次,树冠范围内耕3厘米-5厘米深,行间耕7厘米-10厘米深 。晚秋季节深耕一次,树冠范围内耕10厘米左右的深度,行间耕25厘米左右的深度 。
【低产茶园的症结 低产茶园改造后的管理要点】茶树更新后,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 , 多施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还要适量追施氮肥 。改造后每年晚秋,根系生长旺盛季节到来之前,结合深耕施一次基肥,春、夏季结合浅耕各施一次追肥 。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提倡茶园发展绿肥 , 秸秆还田,并多施厩肥、饼肥、人粪尿等 。同时注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改变重氮、少磷钾及微量元素的传统 , 合理增磷补钾 , 做到平衡施肥 。可广泛推广使用茶树专用复合肥 。保证有充足的全面的营养供给茶树,促进复壮 。茶园行间铺草可起到水土保持、防止伏秋旱、减少地面蒸发、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在冬季还有增温抗寒的作用,也是增施肥的一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