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阅读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阅读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
前一些时,上海的官绅为太炎先生开追悼会 , 赴会者不满百人 , 遂在寂寞中闭幕 , 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的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的高尔基的热诚 。这慨叹其实是不得当的 。官绅集会,一向为小民所不敢到;况且高尔基是战斗的作家,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 , 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 。纪念者自然有人 , 但也许将为大多数所忘却 。
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 。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 , 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 , 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 。那时留学日本的浙籍学生,正办杂志《浙江潮》 , 其中即载有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 。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两首在下面:

狱中赠邹容
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 , 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
不见沈生久 , 江湖知隐沦,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 。螭鬽羞争焰 , 文章总断魂 。中阴当待我 , 南北几新坟 。
一九○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 。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 , 和“××”的×××斗争,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 , 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 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 , 还在目前 , 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

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 , 然而还是不得志 。这也是和高尔基的生受崇敬,死备哀荣,截然两样的 。我以为两人遭遇的所以不同,其原因乃在高尔基先前的理想,后来都成为事实,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而先生则排满之志虽伸,但视为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 , 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见《民报》第六本),却仅止于高妙的幻想;不久而袁世凯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就更使先生失却实地,仅垂空文,至于今,惟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最先亦见《民报》),为巨大的记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 , 恐怕也已经不多了 。既离民众 , 渐入颓唐 , 后来的参与投壶,接收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 , 并非晚节不终 。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 , 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近有文侩 , 勾结小报 , 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但革命之后,先生亦渐为昭示后世计,自藏其锋镳 。浙江所刻的《章氏丛书》,是出于手定的 , 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 , 足以贻讥多士的罢 , 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上文所引的诗两首 , 亦不见于《诗录》中 。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至于仓皇制《同门录》成册 。近阅日报,有保护版权的广告,有三续丛书的记事 , 可见又将有遗著出版了,但补入先前战斗的文章与否,却无从知道 。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 , 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 。然而此时此际,恐怕也未必能如所望罢,呜呼!
(十月九日 。)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 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原文阅读】一九三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