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炒荔枝核和生荔枝核药效有什么区别

炒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炒荔枝核和生荔枝核药效有什么区别

荔枝是出产于南方的水果 , 相传唐代杨贵妃很喜欢吃荔枝,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经常要快马加鞭,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形象地描写了这件事;我们都知道荔枝鲜甜美味 , 而被吐掉的荔枝核炒了居然能做中药,那么它有什么功效,针对这一问题,下面文章将为大家介绍炒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

荔枝核的性味归经
【性味】 甘涩,温 。
①《纲目》:"甘 , 温,涩,无毒 。"
②《医林纂要》:"甘涩,温,微咸 。"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微苦涩,性平,无毒 。"
【归经】 入肝、肾经 。
①《纲目》:"入厥阴 。"

②《本草经疏》:"入肝、肾 。"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 , 止痛 。有理气散寒之用,能治疝气、睾丸肿痛及少腹气聚胀痛等症 。此外 , 还可用于胃脘痛和妇女寒凝瘀滞腹痛等症 。
①《纲目》:"行散滞气 。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 。"
【炒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炒荔枝核和生荔枝核药效有什么区别】 ②《本草备要》:"辟寒邪,治胃脘痛 。"

炒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1、理气止痛
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 。《本草纲目》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 , 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 。故多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少腹疼痛,并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妇人经前腹痛和产后腹痛 。
2、温中散寒
荔枝核味辛性温,故有温中散寒之功,常用于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 。本症多由于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 , 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胃失温养,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 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 , 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 , 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 。《备要》载:“辟寒邪、治胃脘痛” 。故用本品可治本症 。
3、荔枝核可以降血脂,调节血脂代谢紊乱 。
4、荔枝核可以用于疝痛,睾丸肿疼 , 胃脘痛,腹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