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万历皇帝为何要找张居正秋后算帐路

万历皇帝是在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时举行的登基大典 。到了下午三时,便有一道中旨传到内阁:免去孟冲司礼监掌印之职,冯保接任 。
什么叫中旨呢?就是不经过内阁讨论,径由皇帝直接发布的圣谕 。明代的圣旨颁布,有极为严格的规定 。大凡朝臣呈给皇上的奏疏,需要给予回复的,先交皇上读过,然后再转至内阁 。阁臣提出批复的建议,另抄在一张纸上,是为批黄,亦叫拟旨 。批黄送呈大内司礼监 。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再根据皇上的意见抄录成文,是为批 。这种批有的完全照抄内阁的拟旨,有的略加改动 。如果皇上不同意内阁的拟旨,就发回内阁重拟 。有时候,为了一道批复,奏疏会在内阁与司礼监之间来回游行好多次,以期最后达到统一 。
但是,朱翊钧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便绕开了内阁 。高拱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涉及到违背公文制度的祖制问题,更是皇权对相权的轻视和忽略 。何况走马上任的冯保又是高拱的宿敌 。据说,当传旨太监读罢圣谕,高拱一怒之下,将黄绫圣旨掼到地上 。传旨太监吓得脸色都变了,咕哝一句:“这可是圣旨啊!”高拱厉声斥道:“什么圣旨,10岁孩子懂得什么,还不是你们这帮太监鼓捣出来的,迟早要把你们都赶走!”
传旨太监跑回大内,立即将高拱的态度禀报给冯保 。冯保又赶紧来到乾清宫,向李贵妃和新皇上作了回奏 。冯保添油加醋,将“10岁孩子懂得什么”改成“10岁孩子如何当皇帝”!据说李贵妃母子听了,既震惊又害怕,抱在一起哭了一场 。
网络配图
10天后,小皇上再传中旨,勒令高拱致仕,驱逐出北京,一刻也不许停留 。空出来的首辅职位由张居正接任 。
一个28岁的女人,一个10岁的孩子,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决定了一位60岁的名满天下的资深政治家的命运 。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李贵妃换掉了内相外相,冯保与张居正联袂登场,从而拉开了万历新政的序幕 。
考察整个明代,二百七十余年中,李贵妃做出的这两桩走马换将的决定,的确是可圈可点的英明之举 。有的皇帝如武宗、世宗、熹宗等,终其一生,也未做出过这等漂亮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据此说李贵妃有着非凡的政治洞察力和高超的手腕,那就大错特错 。如果说男人的忧患在国家、在苍生,女人的忧患则是在家庭、在亲人 。李贵妃撤换孟冲与高拱,起用冯保与张居正,并不是为了朝廷社稷、天下苍生的福祉,而是出于母爱,为了给儿子找两个可靠的人 。
冯保是朱翊钧的大伴,即男保姆 。朱翊钧闹百日咳,整夜不能睡觉,冯保让朱翊钧骑在自己背上,在砖地上转磨儿,两只膝盖都磨出血来 。所以,李贵妃母子对他倚重甚深 。而张居正则是朱翊钧的老师 。他的严谨与沉稳,还有他的洁癖,都深得李贵妃母子的尊重与喜爱 。
尽管我们承认英雄创造历史,但政治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纵观历史,凡成就伟业者,除了有一位胆识超常的领袖,还得有一个互相信任的精英团队 。万历初年的新政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开并取得巨大成就,就因为李贵妃、张居正、冯保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权力铁三角” 。其时朱翊钧尚小,凡由皇帝决定的事情,都由他的监护人李贵妃拍板定夺 。
母爱可以让一个女人极度自私,母爱也能让一个女人产生超常的智慧 。将母爱融入政治,要么一塌糊涂,要么充满和谐 。值得庆幸的是,李贵妃不但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严母 。她将自己的这两个功能转植于两位信任的大臣 。在小皇上面前,冯保近慈,张居正持严 。两相配合,国事家事就显得井然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