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文言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卧薪尝胆译文和原文

卧薪尝胆文言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卧薪尝胆译文和原文

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 , 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 。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卧薪尝胆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为: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注释:
赦:赦免 。
亦:也 。
汝:你 。
耻:耻辱 。
卧薪尝胆的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 , 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 , 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 , 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 , 勾践被包围 , 无路可走 , 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 , 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 , 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 , 转弱为强 。而吴王夫差盲目力图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 。他还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 。最终夫差争霸成功 , 称霸于诸侯 。但是这时的吴国 , 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 。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 。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 。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 。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军队的强势猛攻,屡战屡败 。最后 , 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 。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

卧薪尝胆的寓意【卧薪尝胆文言文注释及原文翻译 卧薪尝胆译文和原文】卧薪尝胆是一种磨炼意志的方法,有时候身处逆境会使人更加坚强、勇敢 , 也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 。该成语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
《卧薪尝胆》创作背景《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
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 。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 , 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 , 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 , 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
《卧薪尝胆》作者介绍司马迁,字子长 , 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 , 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
所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