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东风恶欢情薄

陆游和表妹唐婉是一个悲剧 。这一切实在是“错!错!错!”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呢?陆游是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唐婉又是什么样的女人呢?他们两个人既然如此相爱,为什么又被拆散呢?这还得从陆游的身世说起 。
陆游出身于世宦之家,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陆游一生,经历过北宋二朝、南宋四朝,这个人身体好,又善于养生,活了86岁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中,我还没听说过谁比他更长寿的 。
根据台湾龚弘先生的说法,陆游出生时(1125年),恰在其父陆宰被派京西路(安徽寿春)计度转运使赴任途中 。舟行淮上遇暴雨,大水周游在船的前后左右,父乃以“游”字命其名 。有一说其母梦见秦观(少游),乃不但以“游”字为名且以“务观”为号,以示仰慕此诗词名家之意 。陆游出生不久,即逢靖康之变,金人入侵,兵荒马乱,陆家与万千家庭都有逃难之苦 。
金人追宋高宗自扬州而杭州、绍兴、宁波乃至温州海上 。陆氏一家原已返抵家乡山阴(绍兴),因金人无情的追迫,只得一地又一地逃难,直到后来在东阳(浙江金华)安顿下来 。在陆游小小的心灵上,早就烙上了痛恨金人的印记,并埋下他日后欲图报国复仇的种子 。
即使在陆游临终前,他还是把自己这代人未完成的北定中原的心愿,交给儿子,并留下一首《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家庭环境的熏陶无疑直接影响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陆游一辈子想复仇,一辈子不忘北定中原,反对投降派,这种性格的形成和他的家庭、他的父亲有极大的关系 。其父陆宰最看不上秦桧身边的那帮投降派官员,还不到退休的年龄,即在50岁之后,就毅然辞官,到绍兴老家和有志于北伐的主战派官员们坐而论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 。
南宋小朝廷在临安(今杭州)苟安之后,陆游也跟着父亲离开金华,回到老家山阴(绍兴)故居 。整整十年,他都在相对安静地求学 。这十年,他读书很辛苦,也为他日后成为南宋一代大诗人、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那个时代,读书人想出人头地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除非你是皇族后代 。陆游的科考之路很不顺利,不是他成绩不行,而是他得罪了当朝宰相——秦桧 。他怎么得罪了秦桧呢?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时年29岁的陆游雄心勃勃地到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很欣赏陆游的文章,成绩揭晓,陆游第一名 。这让秦桧很没面子,因为他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科考,却是第二名 。次年礼部复试,秦桧找了个借口将陆游黜落 。找了个什么借口呢?成绩方面找不出,就从“政审”方面找 。说陆游和他父亲“轻言扫胡(伐金),破坏社会稳定”,不利于“维稳”,取消了陆游的录用资格,让他名落孙山,回家休息,以确保自己的孙子秦埙“替补”成为状元 。陆游无奈,只好忍气吞声,得罪了秦桧,他怎么考都当不了官,干脆回到绍兴老家读兵书,练剑术,读书人,学剑读书就是在集聚力量,等待机会 。
不过,秦桧机关算尽,终究没有为孙子秦埙争得状元头衔 。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宋高宗身上 。高宗御殿前亲自主持考试时,主考官呈上前三甲的名单请求御批,排列顺序依次为秦埙、张孝祥、曹冠 。高宗看到秦埙的文章很像秦桧的话,而张孝祥书法策论都很好,就擢张孝祥第一,曹冠第二,秦埙第三 。秦桧大怒,就搜罗证据诬陷张孝祥的父亲张祁谋反,将他们父子投入监狱,好在苍天有眼,不久秦桧发病死去,张孝祥和他的父亲张祁逃过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