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是哪几个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三传是哪三传

说到四书五经,在五经中有一本《春秋》,也称《春秋经》、《麟经》、《麟史》等,有时又被《左传》所代替,为何!首先,《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是四本不同的书,后面的三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都与《春秋》这本书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但是也存在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后人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五传 。后来《邹氏传》十一卷、《夹氏传》十一卷失散,只有《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 。
【春秋三传是哪几个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三传是哪三传】一、《左传》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三十卷 。《左传》的作者,汉代时司马迁、班固皆认为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汉书?艺文志》记载:《春秋》由左丘明口授弟子,以“各安其意,以失其真” 。就是用历史事实来补订《春秋》,撰《左氏传》 。清代今文经学家们则认为《左传》是刘歆托名改编 。近人认为根据传文和结束年代等方面分析,《左传》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国史料编成的,可能并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 。
《左传》与《春秋》相比,传文内容与经文内容并非十分密切配合,同时《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从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扩展各国历史;既记录政治大事,也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改变了《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丰富到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 。在记春秋时史实时,还征引了许多古代史实,从而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也提升了自身的文学性 。因此,《左传》是研究春秋史的宝贵参考书籍 。

春秋三传是哪几个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 三传是哪三传

文章插图
二、《公羊传》
《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注释《春秋》的书 。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 。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 。
《公羊传》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著于竹帛” 。《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
《公羊传》精于阐发书中的“微言大义”,从字里行间揣摩?圣人之意,为当权者提供统治天下的理论依据 。传文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大一统”政治主旨,即要张大君权一统天下 。这一政治主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受到统治者的优遇 。
三、《穀梁传》
《榖梁传》亦称《春秋穀梁传》《穀梁春秋》,为儒家经典之一,注释《春秋》的书 。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体裁与《公羊传》相似 。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 。
《穀梁传》注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为缓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和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 。它是我们研究秦汉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
《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作为儒家经典,备受历代统治者的推崇,长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教科书和科举的考试内容 。《左传》在唐宋两代被定为“大经”;《穀梁传》和《公羊传》在唐代为“小经”,在宋代为“中经” 。三传在唐代均被列入九经中,作为国家官办学校的学习科目和科举考试项目 。(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