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如三国演义中那样昏庸无能吗?

说起刘禅 , 也是一个比较悲催的人 , 小时候几经遭难 。建安十三年九月 , 曹操派曹纯领五千虎豹骑在长坂坡大败刘备 , 刘备率领张飞、赵云等数十骑抛弃老婆和儿子逃走 , 襁褓之中的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之下得以幸免 。建安十七年 , 刘禅被继母孙夫人携返东吴 , 差点成为东吴人质 , 幸好被张飞和赵云发现截下 。
作为蜀汉的接班人 , 刘备对刘禅的教育也是颇为严格的 , 不仅让他学习《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 ,  , 让他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 。而且还让其学习武艺 。这么看来 , 刘禅也算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文化人 , 并不像影视剧上所说的那么不学无术 。
网络配图
章武三年四月 , 刘备去世 , 五月 , 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 , 时年十七岁 。刘备死后 , 诸葛亮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 , 刘禅也遵照父亲的遗言“以父事之” 。但身为臣子的诸葛亮确一直把持朝政 , 迟迟不肯归还刘禅 。北伐前夕 , 诸葛亮任然把22岁的刘禅当孩子 , 派心自己的腹“监管” , “后主益严惮之” 。如果刘禅知道后来14岁就可以亲政的康熙皇帝 , 一定会说:“宝宝心里苦 , 可是宝宝不说”
对于北伐这个问题 , 其实刘禅也有自己的想法 。东汉末年一直到到三国鼎立 , 整个社会都处在战火纷飞之中 , 民众得不到生养休息 , 人丁也锐减 。古代战争打的是什么?钱粮和人口 。而北伐战争不可能一蹴而就 , 必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一旦战争开始 , 必定是造成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缺失 , 且政府还会加税加役 , 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老百姓 。但诸葛亮对此仍然坚持己见 , 尽管如此 , 北伐一开始刘禅也尽全力支持 。虽然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存在着些许不和谐 , 但是刘禅却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克制 , 顾全大局 。诸葛亮用人失误 , 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 。”
网络配图
等诸葛亮打了胜仗 , 后主又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 。诸葛亮死后 , 刘禅十分伤心 , 以至于不能上朝 。当灵柩运回时 , 刘禅率领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由此可见 , 刘禅也是有一定的度量 。为了防止再出现自己权利被架空的局面 ,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任命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 , 主官政务 , 任命蒋琬为大司马 , 主管军事 , 从而使得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 , 相互牵制 , 但又各有侧重 。蒋琬死后 , 刘禅“乃自摄国事” , 大权独揽 , 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 , 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
尽管如此 , 刘禅在邓艾一支偏师突入蜀境 , 蜀汉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 , 刘禅却轻而易举就投降 。就得使刘禅成为了历史的反面人物 。但我们换一种角度看 , 刘禅的这种做法 , 保全了蜀汉百姓 , 使他们免遭涂炭 。刘禅作为国家领导人能注重蜀汉百姓的现实利益 , 与“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政治家所不能同日而语 。
网络配图
投降后的刘禅再一次宴会上 , 司马昭特意让人奏起了蜀地音乐 , 来考察刘禅 。蜀汉旧臣听后个个都“蓝瘦香菇” , 只有刘禅一人乐呵呵的 , 用现在的话说活脱脱是一个缺心眼 。司马昭也十分纳闷 , 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于是司马昭去问刘禅 , 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 , 不思蜀 。” 从此后就多了“乐不思蜀”这么个成语 。刘禅也彻底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 人人口诛笔伐 。